【探访地点:积米崖渔港】
小鱼小虾堆成山
捕捞到小鱼卖给养貂户
赶在中秋佳节前,渔船却歇了进港,等待出海捕鱼的讯息。积米崖是黄岛区渔港之一,9月10日下午的积米崖港忙碌,车辆进出已经有些堵了,总有人时不时地鸣着车笛。港口西侧鱼市满抢海货的人,东侧则停泊了几十艘渔船。在漫着浓重的海腥味和吵闹声中,刚归来的伙计们竟沉沉地睡下了。
岸边的老陈光着膀子,手里娴熟地织补渔网,网眼儿也就比成人的大拇指粗一点。今年50岁的他一脸愁容,称自己最近刚刚出海回来。从捕捞情况看,海里的东西比往年少许多,收获并不算理想。记者了解到,老陈家住城阳区,初中毕业后开始捕鱼,也算行业内的老手,到积米崖有五六年光景。在他看来,捕鱼是一年不如一年,前几天出海忙活一天回来,也就赚了三五百元。捕捞的多是小鱼小虾。其实,小鱼在市场上也要不上价,每斤差不多一元钱左右,上岸之后只能卖给养貂户,他们基本都是一两百斤的买。
记者在积米崖港转了一遭,海鲜市场上的生意红火,购买海鲜的人络绎不绝,一些摊位和岸边,却丢着些许无人问津的小鱼,摊贩也是向购买者推销小鱼,一个劲儿地介绍各种吃法。从停泊渔船上摆着的以及岸边正在修补的渔网可以看到,一些渔网的网眼并不是太大。“中秋节眼看就到了,大家都在为过节做准备。可码头上总能看到一些小鱼,个头不大就被捕捞上来,看着让人觉得心疼。”前来购买海鲜的王先生说,现在都在说海里东西少了,“可小鱼被人捕捞上来,以后岂不是会更少了?”
出海一周多还是赔了钱
说起捕捞上岸的小鱼,老陈告诉记者,大船能到更远的地方,捕捞技术也更先进,船上设置了仪器,而小船航行距离有限,只能在近海的区域捕捞,“捡”一些大船没有捕到的鱼,像他的渔船只有两三个人,多在灵山岛和竹岔岛一带捕鱼。老陈告诉记者,类似他的小船,一天的油费得500元钱,船上一名人工也得400元左右,船一开动就是费用。捕捞的小鱼小虾虽卖不上价,可也能贴补开动船的消耗费用,渔民多数时候也就留下了。
趴在驾驶室窗户上,老李是一脸的疲惫,说起话来也是满腹牢骚。虽然赶上过节的好时候,鱼少也带的价格涨了一元钱左右,可挡不住不赚钱的现实。他从9月1日出海到9月10日才回来,捕捞的海货一上岸就鱼贩一抢而空,他说,按照往常,出海三五天就可满载而归,可如今的海里东西少了,忙活一周多才捕捞20箱鱼。
老李告诉记者,他们的船是500马力,一个小时耗油得150斤,船上共有10人出海,有的员工月薪达到万元。这些开支也是直让人心疼。44岁的他告诉记者,渔船最多可以装下3000箱鱼,可这趟海出的直让人赔本。他核算了一下成本和收入,这趟出海卖了万把块钱,赔了近五千元左右。另一艘渔船的伙计杨师傅说,捕鱼量一年不如一年,渔船捞到小鱼当然也得留着,上岸销售了也是钱,基本卖给养鱼、养貂的人。“渔网的网眼也是变小了,可有时网眼再小也没鱼,船长也都挺犯愁的。”
“以船为家,没鱼咋办”
船长老肖从14岁出海,杨师傅在他船上做伙计。45岁的老肖告诉记者,现在海上拉网太难了。海里的东西少了,船上的冰也化了,老肖无奈返航回港。按照以前,开海进行捕鱼之后,船只都闲不住,铆劲儿到海上捕鱼,一直忙活到小雪。从今年情况看,老肖今年得提前收工。
“我们的船是琅琊斋堂岛的,原本岛上有两百多条渔船,现在也就剩下七八十条还在干。”由于捕捞的海货日渐减少,不少船只从行当里退出了。老肖直言,他已经是三年不赚钱了。“给伙计们结算完工资,一年下来也就剩十万块。别忘了还得检修船,为明年继续出海做准备,这十万块钱可留不住。”
船上伙计根据工种分工资,最高的一个月得拿1.5万元,他说,船上的伙计是不能缺少的,船上供饭供住地留住伙计,如果海里行情不好的话,伙计的工资也是难题。老肖也盘算接下来的活儿该咋干,“一年也就干三四个月,还得看海口的情况。”如果不是有燃油补贴在支撑,他都想着转行了。
他船上的杨师傅来自诸城,在行当里摸爬滚打26年了,船上多捕到鱼才能保障工钱。他告诉记者,明显感觉海里年不如年。甲板上几条尺把长的小鱼干瘪了,老杨踢了一脚说,现在捕的鱼基本都这么大。“这些伙计以船为家,开海后向大海讨饭吃,如果在这样下去,我看大家都得……”可是,除了干船上的伙计,老杨也想不出还能干什么,“我以后不会让孩子干这行,每年都是浑身的海腥味,看见公交车都不敢上去。”[编辑:亚麦]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