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政坦言执法难经常遭遇不配合
9月9日,记者就沙子口南姜码头的小鱼虾捕捞,以及使用渔网网眼小于国家标准的情况,拨打了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情况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应该去找渔政。随后,记者又拨打了崂山区渔政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本他们的执法船就那么几艘,而且目前执法船都已经出海,要等到执法船回来后才能前去检查。可码头所在的地方为什么要等执法船才肯去检查?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的执法权在海上,遇到违规应用网具等问题,通俗点说需要渔民在海上使用时抓个现场,这样才能处罚。一旦到了码头地面说,就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
9月12日一早,渔政的工作人员打来了回复电话。说起南姜码头大量捕捞小鱼虾的问题,工作人员坦率地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热心市民反映这个问题了,但工作人员同时表示,目前如果只依靠渔政一个部门的力量,同时存在执法船数量有限和抗拒执法的问题。“执法船的数量是一定的,开海这几天一直在外面执法。”
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按照捕捞方式来说,分为张网和拖网,张网就船在海中不动,根据涨落潮等待鱼虾入网,而拖网就是在海中拖着网捕捞。“目前拖网是不允许的,开海这些天已经查处了十艘违法改变作业方式的渔船了。”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私自改变作业方式之外,南姜码头有不少渔船使用的渔网也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这种情况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执法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抗拒。
“这两年近海捕捞本来就不景气,所以渔民不少使用网眼很小的渔具捕捞,这样能多挣点钱。有时候一到了岸边,渔民直接把网一收,也没办法认定这些小鱼虾就是他捕捞的,还有就是之前去执法的时候,有些妇女抱着孩子跑上前来阻碍,渔民也不配合,执法效果就很一般。”而记者从黄岛区渔政监督管理站了解到,在偌大的海岸线面前,该渔政站只有两艘渔政检查船,出海捕鱼的渔船也是想尽办法对付检查,给执法增加了难度。从开海以来,他们的执法人员经常出海检查,9月12日记者联系到该站时,他们的执法人员还在海上进行检查,称详细情况得等他们回来之后介绍。
没法管?码头地带成执法空白
既然渔政的执法权在海上,那么码头上了岸的小鱼虾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负责?记者又拨打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热线,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小鱼虾需要流通到市场上,他们才有权在接到举报或者检查发现时进行处罚,而码头显然不属于市场的范畴。转了一圈,有的说超出自己职责范围,有的说自己执法能力有限,有的说不符合自己的执法要求,到头来记者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管理这种乱象的部门。游离于海陆之间的小鱼虾违法捕捞,也是一个尴尬的执法空白。
翻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为了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渔业部门每年都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 ,采用投放鱼苗的方式进行保护。今年能有近10亿单位的鱼苗放归了大海。虽然投放的鱼苗在不同的水域,但是崂山南姜码头附近的海域也位列其中。按照时间上来计算,经过将近一年的生长,一部分投放的鱼苗也差不多长成手指头大小的样子,这些被捕捞上岸的小鱼虾,极有可能也是其中的鱼苗。
◎记者手记这是一份长久的担忧
开海是青岛的一件大事,餐桌上算是有了本地海鲜,着实让我们感到了喜悦,可从走访渔港码头的情况看,还是有人在捕捉和销售小鱼,让人在喜悦于开海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份长久的担忧 。
记者之前采访来到省内一处渔村,村里的老渔民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说,以前的鱼资源丰富,手拿木棍到水里就能打到鱼。现在的捕鱼船越来越先进,能够到达的海域越来越远了,可最后捕回来的鱼却少了,也变得小了。鱼资源的话题经久不衰、也不过时,大家在反思对海洋资源的索取,国家也每年号召增殖放流。但现实情况里面,还是有人在捕捞着小鱼,将之作为饲料销售出去。渔民也有话想说,捕捞不到海货,而小鱼也有市场,当然也就伸出了手,不然何以养家糊口。在一个非良性循环的方式之下,只能把鱼资源拖进越来越少的漩涡。道理其实我们都懂,竭泽而渔本就透支了未来,只是在国家政策完善和执法严格之外,每个人还应该多一些自律,让资源能够进入良性的循环中。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刘金震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