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投资千万救助帕金森病患者 每年150个名额

2016-10-25 11:26:28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帕金森病虽然不能致命,却让人行动能力减退,且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等趋势,给更多人带去痛苦。不过,岛城帕金森病患者有了福音,将不用再赶赴北京等地治疗。10月21日,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共建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启动“青岛市特药特材救助项目帕金森病专项”,投资千万元开展帕金森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科研等工作,让青岛地区的帕金森病患者享受到“病有可医,医有所保。”

政府掏钱给帕金森病患者救治

在以往的帕金森病治疗中,我市不少患者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就医,不仅行程繁琐而且费用高昂。“启动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帮助我市的帕金森病患者,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痛苦,让他们更有尊严。”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帕金森病患者是“较为痛苦”的群体,针对这种情况,此次大病医疗救助中的特材救助,我市启动了“帕金森病脑起搏器特材救助”。

据了解,该手术被称之为“脑起搏器”疗法,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症状的目的。之前,在青岛该手术价格昂贵,家庭条件一般的患者难以支付。而现在有了政府的高额补贴,且引进了更先进的配套疗法,患者的手术在本地做,还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目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成为青岛帕金森病特材救助项目的定点医院,“脑起搏器政府掏了70%的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其他的医疗费用还能根据青岛的医保政策继续报销。”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外科主任王志刚说,在家门口的医院手术,会节省很多人力和财力。此外,社保局为帕病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

岛城每年固定名额150位

“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症状的救治,每年的名额是150名,名额较为紧张。”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青岛市的这项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在2012年已经实行,特材救助是指因重大疾病、罕见病,临床使用费用较高、疗效显著、且难以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替代的特殊医用材料,经专家论证后,确定为特材救助项目。

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根据准入协议确定的内容,按最高费用限额内个人自负费用的70%给予救助。目前,青岛市第一批纳入特材救助的特殊医用材料包括: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刺激器、主动脉覆膜支架。

“岛城患者可尽快申请福利。”市社保局称,帕金森病的特材救助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经济负担。青岛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将帕金森病手术疗法所需特材纳入城镇大病救助计划的城市。

根据流行病学对岛城帕金森病人数近两万人的预估,还有很多符合条件的患者尚未受惠于该项目。岛城帕金森病患者可经过帕金森病诊疗中心诊治,筛选、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可提出申请。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