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坑两块儿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是过去农村地区厕所的写照,可如今农村的厕所面貌已大不相同。自青岛市启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已完成农村改厕近22万座,村民们用上了干净的水冲式厕所,城里亲戚回老家再也不怕上厕所了。
27日,青岛市城管局组织“农村改厕”项目开放日活动,记者在王台镇的石梁刘村看到,这里7月上旬开始进行卫生改厕,于9月中旬结束改厕任务,共改厕400处,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以前这都是旱厕,就是一个坑,粪便就在坑里沤着,气味熏人,还招来许多蚊子苍蝇。如果粪坑不及时清理,再赶上下雨,院里院外的路上就是一片一片的黑绿色脏水。”王台镇石梁刘村村民李大姐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房前屋后一点异味也没有,夏天不招虫蝇,孩子们从城里回来,也不打怵上厕所了。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波介绍,“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0万座,是青岛市今年市办实事项目之一。青岛市力争利用两年时间提前完成省里目标,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其中,2016年改造30万座,其余部分2017年完成。农村改厕资金由各区(市)统筹安排,改厕标准为每座1000元,由市区两级财政进行补助,老百姓不用掏钱。各区、市还加大经费投入,在丘陵、一般山区调整建设标准达到1500—2000元,在部分海岛达到2500—3000元。青岛市现有改厕模式有双瓮一体式、三格一体式、砖砌三格式、模块化及市政管网式等方式,各区市根据丘陵、山区、平原、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区域,选择“因村因户施策”的农村改厕模式。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村庄实行联户联片改造,治污与改厕同步进行;镇驻地、新型社区、景区景点、水源地、大沽河两岸、园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要联片改造,治污改厕同步实施,粪便污水管网化收集、模块化处理。
目前改厕的综合效益已渐渐显现,青岛市已完成近73%的目标任务,力争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务。截至10月10日,青岛市共完成农村改厕218750座(崂山区4.3万座、黄岛区2万座,城阳区5000座、高新区3600座、即墨市5.6万座、胶州市6万座、平度市3.3万座、莱西市3.5万座),已超额完成省年度16.9万座的改厕计划。目前,平度市、高新区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胶州市改厕数量最多,已累计完成改厕60510座。
相关链接:
农村改厕后期管护有保障
农村改厕后期的管护工作是改厕农户长期受益的基本保障,当前,青岛市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
为解决后期的管护问题,消除改厕户的后顾之忧,青岛市积极探索处理后的粪液、粪渣的利用出路,目前,黄岛区已趟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后续管理的新路子。该区宝山镇有蓝莓、猕猴桃、花果等特色现代产业园30余处,有机肥料供应成为限制发展的一大因素,而处理后的粪渣、粪液正好能为其提供环保绿色有机肥料。为此,镇政府主动与多家生态农业园对接,将粪渣、粪液作为绿色有机肥进行本地消化,此举在美化环境、利惠百姓的同时,助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目前,该镇政府已正式下发文件,将这项工作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青岛市将总结好的经验,加快组织其他项目区、市与大型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熏衣草基地、油菜花基地、樱桃园、茶园以及等农用化肥厂企业的对接,从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提供有力支持,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改厕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编辑:云彩]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