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胡敦欣院士获山东科技最高奖 81岁每天仍准时上班

2017-05-23 07:45:25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青岛人再获山东省科技最高奖 胡敦欣院士创造我国多个第一

\

昨天,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对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来自青岛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荣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成为青岛第7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7人之中,6人从事海洋方面的研究,其中4人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此次表彰大会,我市共有42项科技成果获奖,较去年增长35%,占全省授奖总数的三成。

胡敦欣院士从事海洋学研究55年,是中国大洋环流、海洋通量(碳循环)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开拓者,国际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引领者。这位今年81岁的中科院院士此前创造了我国多个第一:他发现并命名的太平洋“棉兰老潜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支由中国人发现、命名,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洋流;发现了中国陆架第一个中尺度涡 “东海冷涡”……此外,拿能导致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来说,胡敦欣领衔的西北太平洋环流研究,能准确地预测它的出现,让人们对未来出现的气候变化提前有所准备。

据统计,此次表彰大会我市共有42项科技成果获奖,较去年增长35%,占全省授奖总数的三成。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占全市获奖数量的80%,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按奖种划分,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5项,技术发明奖8项,科技进步奖27项,国际合作奖1项。

国际知名生物化学专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许院士沙克·阿尔扎地,作为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获国际合作奖。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纳米碳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其物理性能增强机理”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海洋大学“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山东科技大学“超声测井仪研制及应用”、青岛大学“海藻纤维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3项成果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致密碎屑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3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海洋界拿过多个第一81岁每天仍准时上班

1936年,胡敦欣出生于即墨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霸”。原本痴迷数学力学怀揣“北大梦”的他,60年前因当时国家的需要,来到山东大学海洋系(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从此一生与海洋结缘。作为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洋环流与气候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金4项、中科院重大项目2项、973课题4项等。获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中科院奖3项等。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创新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奖章,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等,在海洋界拿过多个第一。

2015年胡敦欣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评述性文章,也是中国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海洋领域研究综述文章。

这位坚守在科研一线的老人,被誉为我国大洋环流和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发现了“棉兰老潜流”。大洋西边界流是全球海洋中的最强洋流,对全球气候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85年中美实现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合作调查研究,中科院海洋所派出了以胡敦欣为首席科学家的“科学一号”考察船参加此次活动。历经五年,在这期间,胡敦欣和他的助手们发现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附近的棉兰老海流之下有一支和上层流向相反的潜流,最大流速可达30厘米/秒,平均流量近世界强流黑潮的一半,他把它命名为“棉兰老潜流”。这一发现是西太平洋环流动力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也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走进大洋的标志性成果。此后,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胡敦欣几乎倾其所有投身于西太平洋环流从理论到实地观测的深入研究,让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今年,胡敦欣已81岁高龄,每天早上8时30分,他依然准时来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办公室,忙到中午12时回家吃饭,下午2时又重新进实验室,一直到傍晚5时许。他说,“多年来,除了到外地出差,我基本上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很少给自己放假,老伴儿都习惯了。 ”

山东省科技最高奖每人奖金100万元

2006年8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奖金为每人100万元。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奖金分别为10万元、5万元、2万元。省人民政府将根据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提高省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经费和奖金数额。

回顾历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会发现,这个山东省科技界最高级别的评选,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年,一直坚持“宁缺毋滥”,例如2011年度就出现了空缺,足见“成色之高”。

山东科技最高奖历届得主

2002年 中科院海洋所曾呈奎院士 山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民华院士2003年 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彭实戈教授2004年 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 中石化胜利油田管理局钻井院顾心怿院士2005年 我国贝类增养殖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张福绥院士2006年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 中国水产科研院黄海所所长唐启升院士2007年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院士 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凌沛学2008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院士 鲁南制药药物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赵志全2009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建生2010年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2011年 空缺2012年 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林博士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赵振东研究员2013年 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专家赵家军教授2014年 山东省科学院王军研究员2015年 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和陈子江教授2016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