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墨榼子传承人做了38年 雕刻栈桥崂山创新图案

2017-01-22 08:58:22
责任编辑:光影
\

王丕文展示自己制作的各式榼子。

\

▲在木料上给榼子画样。

\

▲王丕文正在为榼子凿花。

\

▲榼子制作工具种类繁多。

\

王丕文从未放弃对榼子的执着追求。

1月22日,家住即墨王家葛村的榼子传承人王丕文正在家中忙着做榼子,今年52岁的他从事做榼子这个行当已经38年了,自己都记不清楚做了多少榼子,如今这门手艺已经受到了非遗的保护。

王师傅表示,“每年春节前夕都十分忙碌,进入腊月门后,一些馒头店也来取早就预定好的各种福禄寿、鱼花等造型的榼子,比如咱们家中吃的馒头的普通鱼花榼子,一天能做好几十个,如果稍微大一点的,做工比较精细,一天只能雕刻出几个。制作一个榼子从一开始选料、画样、下料、抛光、做框,到凿花、刻花,再到抛光完工,稍微有一点差错,整个榼子就报废了,而且制作榼子的工具种类繁多,仅仅是雕刻花纹的工具就有平刀、鱼眼刀、花蒂巴、挖刀等30多种,最小的有2厘米,最大的58厘米,刻不同花纹要用不同的工具。目前,王师傅还趁着闲余时间把传统的榼子图案创新,在榼子里雕刻五月的风、栈桥、崂山等青岛标志性图案,通过这种带有青岛元素的榼子让更多人了解青岛。

王师傅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自己在做榼子时候,不小心伤到了手指,经过医生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一个手指头,但是伤好之后的他并没有影响对做榼子的执着追求,最大的梦想就是让青岛的这门文化遗产,能走出山东、走出国门,把榼子这笔文化遗产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半岛记者 何毅 报道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