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8年救754人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获国内外点赞

2017-01-25 14:12:14
责任编辑:帛幼
\

李延照在保养救援设备。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经成为青岛的一张名片,一提起它,不仅岛城人民耳熟能详,就连国内外的同行都竖起大拇指。虽然这是一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伍,但其以专业化、公益性和积极性等,在社会公益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立8年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由原来的7位创始人,发展壮大到近600人,期间共完成国内外救援266次,救助生命754人,其中仅2016年就实施救援79起,救助109人。

锦旗证书多到没地儿摆

1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城阳区后桃林的青岛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此时负责人李延照正在整理刚收到的锦旗。“1月11日,有一名男子想不开,爬到一个废弃通讯塔顶想自杀,经过民警的开导,男子放弃自杀,但想下来下不来,此时他手脚已经冻僵,情况十分危险。通讯塔高45米,我们救援队用绳索带人下降技术将他救下,这面锦旗是他送来感谢我们的。”李延照说,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立八年来,一共完成266次救援,救助754人。

记者看到,青岛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队部由上下两层构成,一楼是一个仓库,二楼是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内摆设非常俭朴,为了更高效地利用空间,队员们还在室内挂起绳索,以作平常训练之用。在二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下方摆着各样的奖杯。在一楼仓库,数十面锦旗围着墙挂了整整一圈,而这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所有的证书中,这张应该是含金量最高的,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首届评选中颁发的,我们团队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为全国获此荣誉的25家单位之一。”李延照说。记者看到,团队还获得2015年度首批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20余项荣誉称号。

做好救援先要“自身硬”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队伍成员最初只有7位创始人,目前已有志愿者450多人,考查队员76人,正式队员66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老师、退伍军人、农民等;队伍装备从起初只有一条救援绳索,到现在齐全的救援装备;从一开始只是山地救援,逐渐涉猎到建筑物坍塌救援、水域救援、交通事故的道路救援等,救援科目越来越全,能力越来越强。”李延照说。

除了有好的救援装备,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还非常重视队员的培训。“我们对于志愿者的吸纳不设门槛,每个有爱心的市民都可以参与。但成为蓝天救援队的正式队员,就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因为如果不懂救援知识、不掌握救援技能,往往会给被救者造成二次伤害。”李延照说。

“2016年我们完成了国内首例岸际救援,我们是第一家在中国的漫长海岸线上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岸际救援的社会组织,也是国内进行岸际救援次数最多的组织。”李延照介绍,在2016年,团队还组织了一次岸际救援专项技术的培训,这次培训令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行连连点赞:岸际救援技术传到中国仅仅一年,中国团队就能在五米的浪区进行岸际救援的操作,直呼“这些中国人不要命了”。

“免费救援不是无成本”

“我们的救援都是免费救援,但救援免费不等于没有成本。”李延照说。以2016年6月25日的一次救援为例,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实施的是山地救援,求助者从悬崖摔下,被困于550米的海拔高度,在那里人是没有办法直立行走的,只能借助绳索等辅助工具,当时团队调用53人参与救援,使用400米绳索,消耗挂片和车修壁虎40多套,挂片和车修壁虎的单价分别是25元和4元,这样一套就要29元,40套就要1000多元,而53人的人工成本才是大头,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近年来,应急主管部门会给予救援队一定财力支持,青岛市红十字会也会帮着配备一些装备,也会帮着协调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培训,这也会为团队带来一定收益。”青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子升表示,2016年,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提升传统救援能力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实施了生命箱设置、国际搜救技能岸际救援培训,开拓了救援领域的新境界;特别是提升全社会应急意识和能力方面,创新开展了“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培训,使近千人成为持证救护员,2万余人掌握了应急救护急救常识。

李延照表示,要把团队做得更好,不能仅凭队员的一腔热血,“除了完善自身建设和团队的自我造血能力,也期待有社会公益心的企业能和我们进行横向合作,我们也会给社会企业进行感恩回馈,也希望通过社会或者政府的帮助,例如牵头纳入到政府部门服务中去,使我们成为更有效、更有能力的组织。”李延照说。

■被救者 珍藏合影,带动更多的人做公益

“虽然过去快两个月了,但是一想起在崂山被救,我的心里满是感动,特别想再次感谢不知疲倦、热心肠的救命恩人们。”2016年12月2日,来自黑龙江的67岁游客张玉林独自爬崂山迷路,无奈报警求助。随后,崂山警方联系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展开营救,约3个小时后,张玉林被安全救下山。

回忆此事,远在黑龙江的张玉林依然情绪激动,当时山上黑漆漆一片,气温下降得很快,自己穿的衣服不多,手脚都快冻麻了,要不是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情况。更令张玉林感动的是,被救下来后,因时间太晚,不少公交车停运,李延照又驾驶私家车,将他送回李村,当晚两人分别时,张玉林特地要求两人合影留念,并一再感谢。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救援队员一共参与五起救援,李队长和队员休息了没几个小时,而且四处奔波爬山,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张玉林说,现在他将与救援队员的合影珍藏在手机中,经常向身边人介绍这支“救过自己命”的队伍,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

■李延照 陪女儿看电影,接到电话就得走

在这些年的救援过程中,李延照也反思了自己对家庭缺失很多。因为经常参加国际救援培训和大型救援活动,自己经常连续半个月都不在家,无法照顾女儿。“女儿今年10岁了,有好几次,我买好电影票要带孩子去看电影,还差一个小时开始了,就接到救援电话,最后只能放弃陪女儿。”李延照表示,很多时候他对孩子都很愧疚,虽然自己是一个“不守信”的爸爸,但对于求助者、对于生命,他只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因担任队长职务,负责团队大小事务,李延照比普通队员更忙。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只要有机会,他会参与接到的每一次救援。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要参与四五起野外救援,休息时间仅有几小时。李延照表示,不仅是自己,救援队所有的志愿者都有面临家庭和公益之间如何权衡这种困扰,“希望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也期待我们做的正能量的东西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能让他们将来为社会、为他人做更好的服务。”

文/图 半岛记者 刘鑫 王洪智

 
[编辑:帛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