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科学”号完成考察返回青岛 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2019-02-01 08:01:23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科学”号满载科考“年货”返青

\

1月31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维护升级了我国的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介绍,本航次的重大突破是首次实现了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该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克服了深海潜标载荷容积小、供电少和数据量大等困难,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显著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今年的航次中,另一项重大突破是我们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首次实现了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上层实现了每1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大洋中深层实现每500米一个温盐流数据的实时传输。 ”王凡说,“6000米深海数据北斗卫星实时通信潜标自布放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1个多月,数据回传正常。 ”

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研究员介绍,本航次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航次之一,历时74天,航程12000余海里,这是“科学”号首航以来离开国内航程最长、时间最长的一个航次,在开展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调查的同时,向东拓展首次在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进行了物理、生物和化学多学科联合观测。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经过5年的建设,观测网内的20套深海潜标、4套大型浮标共千余件观测设备已经稳定获取连续4至5年的观测数据,不断刷新我国观测网获取深海数据的最长时间纪录,而且观测平台更加多样化,既包含了实时潜标和实时浮标等固定观测平台,也包含了剖面浮标和船载移动观测平台等,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的全覆盖,并建立了实时观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应用平台。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服务国家深海科学研究、气候预报预测和海洋环境预报的能力显著增强。 (记者 王伟)

■新闻延伸

边防民警登船办手续

1月 31日上午,在太平洋上执行了72天任务的“科学”号海洋科考船,载着70多名船员和科研人员回到了祖国,靠泊在青岛港六号码头。船刚停稳系好缆绳,舷梯刚刚放下,青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三科的三名移民局警官立即登上“科学”号,用娴熟的业务技能,迎接船员和科研人员们回到祖国。

“他们出港后的70多天,除了靠港补给,基本上都是在海上,非常辛苦。 ”警官孙桦青告诉记者,为了让船员和科研人员们顺利入境,执勤业务三科提前联系了船舶代理,确定了靠泊区域,还选派了经验丰富的警官登船。

警官们熟练地为船上人员办好了入境手续,并在他们的证件盖上了验讫章,让他们顺利入境。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卓毅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