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今天试鸣防空防灾警报 应急避灾场所就在身边

2019-11-14 07:43:52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我市今天试鸣防空防灾警报

为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熟悉防空防灾警报信号规定,今天全市范围内将组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演习。近年来,市民对防空防灾警报已经比较熟悉,不过,一旦出现灾难后,大家该到什么地方躲避、应急避灾场所里有些啥设施,不少市民还不了解。昨天,记者探访了青岛部分人防、灾难避险应急场所,发现这些场所就在我们身边。

防空防灾警报这样听辨

根据通知,今天上午10:00—10:20,市民要认真听辨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和灾害警报信号,并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试鸣的防空警报信号为: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灾情警报鸣15秒,停10秒,鸣5秒,停10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4种警报信号之间间隔3分钟。整个防空警报试鸣过程一共持续20分钟。

据介绍,若在平时,市民听到预先警报后,应当立即关闭天然气、煤气,熄灭炉火,拉断电闸,携带准备好的生活必需品,照顾老人和儿童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防空设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听到空袭警报后,人员应就近进入人防工事、地铁、地下人行道或隧洞等进行隐蔽。在远离人防工事、地铁、地下人行道或隧洞的地方,可就近选择低洼地、沟边、土堆旁进行隐蔽。听到解除警报后,应当了解隐蔽场地周围设施的损坏情况,查明周围有没有未爆炸的炸弹等可疑危险物后,清点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序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

应急避灾场所就在身边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对全市组织的防空防灾警报鸣响演练,几乎很少有人明白到底做什么用。市民刘先生称,警报长短、发布方式的不同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他并不明白。虽然防空防灾警报每年只有一次,但应急避灾场所在不少地方都有指示标志,可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市民没有留意到设置在公园、空地上的“应急避灾场所”指示牌。 “避难,去哪?学校好像可以吧。”记者采访过程中,市民孙先生认为,一些公共设施和区域应该就是可以临时避灾的地方。市民王先生是不多的几名能说出 “广场是避灾场所”的市民,但具体区域和位置他却说不出。调查发现,不少居民不知道原来应急避灾场所就在自己身边,这需要平日在普及市民的防空防灾和避难知识的同时,也更多地宣传岛城的应急避灾场所位置、区域。

广场中公园里别有洞天

从最早将地下人防设施改造为商业设施的龙山地下商城,到后来的即墨路批发市场,再到如今大大小小的地下商业设施,大多肩负着特殊时期地下人防设施的功能。

昨天,记者来到八大峡广场公园,在公园的入口处有几面指示牌,分别标有应急疏散场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标示,其中一块示意图上还标出了应急厕所、应急照明灯设施的位置,在公园的多个位置,还放置着应急供水等指示牌。据介绍,八大峡广场公园平时是市民活动娱乐的场所,在已有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功能基础上,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增建了应急避险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包括了应急指挥中心、避难疏散区、供电、供水、消防、简易厕所、物资储备室、卫生防疫室和广播等主要应急避难配套设施。一旦发生地震、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附近居民可快速疏散到广场中,得到物资、医疗、供电等基本救助。除此之外,记者看到,因为八大峡广场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广场应急设施还具备了直升机停机坪和码头。

防空洞平战结合用处多

昨天,记者又来到位于江苏路的龙山商业街,一条几百米长的通道,两侧是服装类、鞋类的商铺。 “我在这里卖服装已经七八年了,这是由防空洞改造成的商业街,冬暖夏凉。 ”一家商铺老板告诉记者,30年前建成的龙山商业街很出名,其实一开始是青岛龙山宾馆,当时在全国可以算是最早的地下宾馆,后来才改造成了商业街,有几百家店铺,是防空洞平战结合的典型。

沿着通道往里走,里面的空间很大、通道很多,在一块比较宽敞的地儿,立着一个“纳凉点”的牌子。“地下商场冬暖夏凉,夏天周围很多市民来这里纳凉,到了冬季则很暖和,也可以来休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体验最全应急安全培训项目

昨天,记者探访了青岛市具有全国领先的“体验式”应急安全文化普及场馆——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该场馆隶属于青岛海丽雅集团,是全国领先的集情景模拟、实操实训、应急知识普及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交互式应急体验场所。基地分为上下两层,由3D灾难影院、消防体验区、自然灾害体验区、交通安全体验区、安全生产体验区、校园安全体验区、医疗急救体验区、人民防空体验区、禁毒教育区等九大区域93个应急体验点组成。

记者了解到,每周都有中小学生、企业员工来此进行研学旅行、应急安全培训,学习人民防空知识,通过情景模拟、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掌握火灾、地震、暴风雨等灾难预防、初期处置以及逃生等应急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技能。

基地先后参与了北京市通州区全民消防安全培训、青岛市 “应急第一响应人”、“青岛各行业新入职员工和新阶层人士应急安全培训”等大型应急安全培训项目,截至目前10万余人受益,日接待1000人次。

我市有203处地震避难场所

青岛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在五四广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儿童公园、海泊河公园、嘉定山公园、沧口公园、李村公园以及南部沿海,有功能完备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6处(市南区八大峡广场、四方区海琴广场、李沧区文化公园、青岛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广场、城阳区世纪公园和即墨区墨河公园),临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97处,约可供100万人避震。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也都因地制宜地设立临时应急避难场所。近年还由青岛市政府、李沧区政府建成全省首个国家标准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沧口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篷宿区、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医疗救助室和应急停机坪等八大应急避险功能,成为山东省第1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室外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还有黄岛区双珠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全市首个国家标准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莱西市体育中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全省首个室内外结合国家标准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2019年3月5日,山东省地震局公布青岛国信体育中心达到国家标准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至此,青岛市已有3处国家标准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徐栋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