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0 11/25 09:17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海水淡化融入青岛市民生活 现有水价格体系制约推广

■问题三:

现有水价格体系制约推广

现有水价格体系同样也限制着海水淡化水的推广利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坦言,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与长距离调水实际价格相比有竞争优势,但长距离调水属于国家战略性调水工程,享受财政补贴,海水淡化水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财政补贴制度尚不完善,按照市场化方式推进,在水价方面缺少竞争力。

建议三:

规模化降低成本 理顺相关定价机制

“一直以来,淡化海水给人们的印象是成本昂贵,但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设备国产化程度提高、规模化应用以及产业链延伸,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呈不断下降趋势,已达到大规模推广的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山东主管合伙人张国俊讲述,近年来新建海水淡化项目制水成本已经低于5元/立方米。我市2016年建成投产的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设计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国产化,售水价格为4.25元/立方米。

“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后成本优势更加突出,经测算,规模化海水淡化项目(30万立方米/日以上)制水成本低于4元/立方米。通过延长海水淡化上下游产业链,例如浓盐水综合利用增加收益、建设自备电厂等措施后,制水成本可进一步降低。”张国俊说。

张国俊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理顺海水淡化水定价机制,建立涵盖本地水、客水、海水淡化水等各种水源的价格体系,培育海水淡化良性发展市场环境。

■问题四:

国内淡化水利用规模小

相比于海水淡化的先进国家,目前国内海水淡化利用规模小,产业发展较弱,也无形中成为发展的桎梏。 记者获悉,全球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近2万个,产能规模达1.23亿立方米/日,解决了3亿多人的用水问题。海水淡化已经在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及中东地区大规模应用。国际上海水淡化呈规模化发展趋势,50万立方米/日及以上项目相继建成落地。而国内海水淡化利用规模小,仅占世界总产能的1%,产业发展较弱。

建议四:

推动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发展

据悉,为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我市已规划了以“一谷一区一带”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体系,近期重点扩大海水淡化规模,中期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关键装备研发制造,远期重点构建科技引领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

张国俊建议,目前青岛已在海水淡化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发展的关键是通过规模化应用带动产业链发展。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增加本地水源供给、缓解本地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背后还潜藏着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引擎,涉及离子膜、高压泵、压力回收装置制造、输水管网建设、浓盐水综合利用、饮用水品牌开发等多个环节。

今年8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将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

张国俊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在建设资金补贴、自备电厂建设、海水淡化输水设施建设、产品水跨区域调配、提溴项目落地、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推动海水淡化市场化发展。

“打造山东半岛海水淡化产业联盟,通过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打造以海水淡化项目建设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装备制造、工程建设、金融协同为支撑,以政策服务为保障,搭建投资运营、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金融服务五大平台,推动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发展。”张国俊建议。

编辑点评

开启“再提升”之路

作为缺水城市,青岛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下足功夫。早在7年前,青岛已经开启了“向大海要水喝”的历程。如今,海水淡化产业链在这个缺水城市已逐渐成形,海水淡化水也早已融入岛城市民的生活中。

但不得不看到,虽然我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与巨大的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用水需求相比,产业产出和供给依然还有巨大的可挖掘潜力。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海水淡化水还未真正意义上纳入水资源调配体系、现有水价格体系对海水淡化水推广利用形成限制、海水淡化利用规模小、产业发展较弱等,都是目前桎梏产业扩张的关键因素。此外,民众对海水淡化的认知不足也一定程度上拖了产业发展的“后腿”。

海水淡化工程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能有效解决地方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青岛目前正在积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全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而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则显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未来,为突破产业短板,实现突破发展,相关方面应尽快在明确海水淡化水沿海城市重要水源定位、建立完善的海水淡化标准体系、进一步理顺海水淡化水定价机制和推动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相信,通过多方努力,青岛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一定会开启“再提升”之路,也必将为我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将为打造海水淡化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探索。

本版撰稿/摄影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