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0 11/30 17:59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芃芃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垃圾分类准确率90%以上 铁路小区半年完成“蝶变”

信网11月30日讯 迎着清晨的阳光,市南区金湖路街道铁路小区的居民们开启了一天的生活。从6月初至今,每天早上,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是居民们的 “新邻居”——外观新颖、功能齐全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作为金湖路街道首个试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的封闭小区,经过街道和社区、物业、居民等多方努力,铁路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由原来的80%提升至9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市南区前列,初步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金湖经验”。从曾经出了名的“脏乱差”到如今整洁有序的“示范小区”,垃圾分类,让这个“20岁”的小区发生了大变化,也成为了青岛主城区“老小区”推广垃圾分类的一个典型。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铁路小区,解锁小区蝶变的“密码”。

来源:金湖路街道办

探访“垃圾分类房”颜值高功能多

道路整洁,地面不见垃圾;单元门口,垃圾桶不见踪影……走进金湖路街道铁路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观简洁大方、色彩鲜明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投放点的封闭式厢房内,四分类垃圾桶干干净净,闻不到异味。这个投放点不仅“颜值”不俗,功能也颇为齐全,摄像头、LED屏、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洗手池,洗手液、干手机,洗手池周围张贴着彩绘的垃圾分类流程图。

然而,就在一年之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以前我们小区是周边有名的‘脏乱差’,实施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后,现在情况明显转好,已经可以打80分了。”铁路小区业委会主任刘新安感慨地说,以前小区里每个单元楼下都有垃圾桶,不仅不美观,还有很多苍蝇蚊子;随着今年6月9日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正式“上岗”,今年夏天,小区里苍蝇蚊子基本绝迹。

从“12”到“1”,小区变美的背后,是一组数字的变化。金湖路街道延吉路社区副主任庄秀峰介绍说,铁路小区共有599户居民,原本有12个桶点,多次撤桶并点后,由12个变为3个、2个,但效果不佳;而且以前垃圾桶昼夜敞开,地面时有垃圾散落,总有异味飘逸,尤其到夏季更令人烦恼。这次试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合并”建设1个集中投放点,选址是关键。社区党委通过十几次走访楼院党支部、物业、业委会,征求居民意见,最终确定桶点位置。

来源:金湖路街道办

亮点“宣传+指导”接地气又高效

上午8时许,86岁的居民刘桂珍拎着两袋垃圾走向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分别投入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口。“我自己在家分好了,比如昨晚吃的水果皮是厨余垃圾,早上喝的牛奶袋子是其他垃圾。”老人笑呵呵地说,知道了怎么分类后,垃圾分类其实不费事。一旁的垃圾分类指导员王爱芝连连点头,她告诉记者,如今居民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了。

对于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铁路小区的居民们从“新鲜”到“习惯”,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种转变的背后,是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宣传指导。通过绿色一张卡、宣传一封信,不仅垃圾分类宣传入户敲开居民的家门,更敲开了居民的心门。

“我们小区有一群认真负责又‘超长待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 ”说起推行垃圾分类的“功臣”,居民们纷纷点赞。自垃圾分类房正式启用以来,垃圾分类指导员风雨无阻,每天早晚6点半到8点半准时上岗。按照四分类要求,把每一个装厨余垃圾的塑料袋解开,用夹子将混扔进其中的非厨余垃圾挑出来分类倾倒,手把手指导居民分类投放,直到大伙熟练掌握了分类的技能。

年过七旬的片区党支部书记解玉珍、谷照芹带着志愿者成为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投放点志愿服务的同时,还在非投放时间主动值守,有时甚至在附近值守到晚上10点半。为了真正将垃圾分类实施到位,街道、社区、志愿者、居民各方都积极行动起来。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早晚也在投放点“驻桶”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这一切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仅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还为指导员送来了用矿泉水桶自制的分类垃圾桶、夹子、消毒水;同时,自发地在邻里之间宣传垃圾分类,主动在桶点周边检查,为了小区居住环境更优化而共同努力。

来源:金湖路街道办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铁路小区的组织模式‘输出’到其他小区。”金湖路街道延吉路社区书记李刚说。

探索执法新模式引“助力”更高明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青岛市出台了多项措施,全域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在此过程中,金湖路街道积极响应,在2019年恢复成立的当年,就创建为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道,铁路小区也成为青岛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2020年1月6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以规章的形式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行规范。然而,在实际执行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以金湖路街道为例,“单打独斗,‘不好’执行”“习俗难改,‘不能’执行”和“情节轻微,‘不忍’执行”,是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三道现实问题。为此,金湖路街道主动探索执法新模式,助力生活垃圾分类。

一方面,采取多层联动,推出“2+N”执行模式,由两名执法人员、若干社区工作人员、楼组长、志愿者等组成执行队伍,将其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融入执行工作,通过情理、法理的说服教育,运用情感共鸣、换位思考等技巧,努力破解“执法难”。另一方面,进行非接触式执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减少了矛盾冲突的可能。在铁路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发现个别居民未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投放,在多次宣传劝导无果后,社区联合执法中队根据监控和快递单据,确认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和身份等必要信息,“上门”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依法给予处罚。同时,也不忘对当事人进行劝导教育。此外,小区还设立了红黑榜,将违法当事人列入黑榜。截至目前,金湖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共开展垃圾分类执法专项检查百余次,立案查处31起。

“垃圾分类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能否组织好、动员好群众是生活垃圾分类成败的关键。”金湖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不再是执法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变成了“广普法、巧执法、群守法”的“大合唱”,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法治进程。

来源:金湖路街道办

因地制宜“出招”破解垃圾源头分类难题

市南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李昂介绍说,市南区坚持把垃圾分类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提升社会文明的重大举措,扎实破解垃圾源头分类难题,持续扩大群众参与。现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根据2020年市级为民办实事要求,市南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规范和品质提升,年底前全区将完成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升级改造500处、撤桶并点270处。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因地制宜设置垃圾分类封闭式厢房,开展定时定点投放试点,极大程度上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出率;结合生活垃圾产生规律等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区域详细有效的生活垃圾收运计划,增加桶车对接分类收运频次,有效提升居住环境水平。

[来源:信网 编辑:芃芃]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