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3/03 10:34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可可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李村河12年治理迎蝶变 昔日买房绕着走如今抢着来

原标题:李村河:12年“寻根式”治理溯源

河网水系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维也纳与多瑙河,伦敦与泰晤士河,上海与黄浦江……尤其在当下,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一条河的重生,不仅能改变一座城市的人居环境,更能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

发源于百果山—毕家上游水库的李村河,自东向西穿越李沧区全境,蜿蜒向西注入胶州湾,全长约17公里,是流经青岛市区最长、支流最多的河流,流域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然而这条市区最大的水系,在一段时期内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污水横流、臭不可闻”;长期沉积而成的淤泥使河床不断抬升,雨季汛期频频出现防洪险情……

自2009年起,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开启了李村河漫漫12年的系统治理之路,秉承“全流域系统治理”的先进理念,构建起“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综合工程体系,努力补上水环境治理欠账。

如今,多年沉疴顽疾终被根除。根据生态环境部门多年监测结果显示,李村河入海口国控断面水质已由劣V类跃升至Ⅲ类。昔日的“臭水沟”,已蝶变成“一条碧带”绕城来。

源头治污:

抛弃碎片化治理,水中问题岸上寻“根”

“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这条臭水沟能够重回我小时候的模样,而且比那时更美了。”祖祖辈辈“守着”李村河生活的老青岛人王崇云,每天吃了晚饭都会和老伴一起到河边广场上活动,看着眼前潺潺流水,思绪忍不住飘回儿时,“说了你可能不信,那时的河水特别清,清得能见到河底的鱼虾。”

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人口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密,李村河也就越来越脏了。直到有一天鱼虾没了,老远就能闻到水里的臭味。

面对生态创伤,有关部门陆陆续续投入资金着手整治河道及周边环境,但想恢复李村河水质,绝非易事。李村河治理,曾一度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

治河先治污,这是河道治理的普遍做法。“早在2009年,市区两级政府就开启了李村河综合治理之路。”李沧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梦泉告诉记者,早期为了尽快取得效果,采取的多是排口封堵、临时截污等措施。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导致的却是雨季污水冒溢、倒灌,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等后果。

水中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李沧区慢慢开始了观念的转变:“黑臭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要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要务。

从2015年开始,李沧区相关部门就频繁在李村河中游段沿线3公里范围内查找各类污染源头。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雨污系统错综复杂,污染点源也从2015年确定的31处,变成2016年的41处,再到2018年的95处。“有时为了查清一个污染源头,我们要忙活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有时发现就是个别商户将洗手盆错接到雨水管。”李沧区城管局河道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高展对此深有感触。

2017年国家相关部委组织专家来青进行黑臭水体专项核查时,对这一创新做法大加赞赏。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