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与“虎”有关地名 老虎山流传着韩信的传说

原标题:虎地争霸

农历春节即将来临,过年的气氛渐浓,在辞别牛年后,虎年即将到来。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青岛是一座沿海丘陵地貌的城市,并不存在像深山老林等适合老虎生存的条件,但是为什么青岛的各个区市里却存在许多与“虎”有关的地名呢?在虎年到来之际,早报记者盘点了一些岛城与“虎”有关的地点,原来,相传在几百年前,青岛还真的有老虎存在呢!

爬“虎”山:山上矗立“虎头状”大石

老虎山公园位于李沧区黑龙江路以西、文昌路以东、金水路以北、十梅庵路以南,山体占地总面积362公顷,涉及11个社区。前不久,老虎山综合整治一期已经全面完工开园,作为李沧区近年来改造面积最大、投资最高的山头公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放松的新去处。

但是,很多人都对这里为何起名“老虎山”感到不解。 “虽然住在这附近,但是真不知道为什么叫老虎山,难道是因为山形像老虎?还是以前真有老虎? ”正在公园遛弯散步的徐阿姨说出了心中疑问。

记者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李沧区志》曾记载,老虎山名称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山的形状像一只卧虎;二是传说从前山上曾有过老虎。同时,《崂山志》中又有记载,在老虎山西坡,正对着南岭村的半山腰里,有一块两米高的巨石,石上矗立着2.5米高的大石,石头呈淡淡的红灰色,远看极像虎头,额上“王”字清晰可辨,故名“虎头石”。虎头石所在的地方是一座由9个山头连成的山峰,老百姓叫它“老虎山”,又叫“九顶山”。

传闻老虎山上还有这样一个传说:韩信的母亲被埋在这里。据说韩信少年时家庭贫穷,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年少的韩信到处逃荒要饭,后来到崂山最西端一个叫九顶山的地方,在山南坡下面的一个村庄讨饭,被一个好心的财主收留。后来在这里发生了韩信 “九顶山前活埋母,折去阳寿十八年”的故事,早些年附近大村庄的老人们不少能讲得出这段故事。

走“虎”地:因童恢驯虎得名

位于城阳区的通真宫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是为纪念当时的不其县县令童恢而建,名为童公祠。著名的典故“童恢驯虎”就是来源于此。据鲁勇说,《后汉书》中曾记载了童恢审虎为民除害的故事。据记载,当初在山脚下曾住着一对母子,母亲年事已高,儿子每天进山砍柴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后来听人说,山上出现了吃人的老虎,母亲便对儿子说,别再上山打柴了,万一碰见老虎怎么办?儿子虽然答应了,但不能眼看着母亲跟自己挨饿,就瞒着母亲又去了山上,可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年迈的母亲等了许久,在上山寻找时发现儿子被老虎吃掉了,便到县衙击鼓喊冤。

自古奇案重重,告老虎这事童恢还是第一次遇到,但他决定接案处理,派出千余人在山下挖陷阱,结果捕获了老虎两只。第二天童恢设案 “审虎”,一虎俯首认罪,一虎昂首申冤,确定两虎中有一只为杀人凶犯,一只为被冤入狱,童恢便判一虎释放,一虎处死,让释放的老虎去老人家,给她送终。没想到老虎十分听从童恢的吩咐,每天都送来猎物。但是老人家去世后,大家害怕老虎会卷土重来,大开杀戒。童恢在附近立了石碑,告诉老虎不能再回来了。据了解,从那以后,人们便把即墨南面、傅家埠附近的这座山叫“驯虎山”,老人家呼唤儿子的地方取名“叫儿埠”。

相传通真宫鼎盛时期曾有殿堂36间、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原墙壁上有彩绘壁画,记述童恢驯虎故事。据了解,童恢死后民众为他在墓前建童公祠,墓前有两个石雕小虎。“石狮子常见,而石老虎不常见,通真宫立石虎,与一般庙宇宫祠立石狮寻常做法不同,就是因为童恢与虎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如今这两只石虎早就已经残缺不全了。”青岛文史专家鲁勇说。

逛“虎”庵:一段驱虎的神奇传说

记者从崂山风景区了解到,崂山与老虎也有着诸多渊源。位于崂山太清宫东南侧钓鱼台以北有一“驱虎庵”,后唐同光二年刘若拙初到崂山时,曾在此筑茅庵修炼,那时候山中多虎狼,故在门额上书写“驱虎”二字,以冀辟除。后又传因为老虎出没常伤山民,刘若拙勇力搏杀虎狼,为民除害。山民联合赠匾为“驱虎狼庵”,简称“驱虎庵”。

位于崂山太清宫景区的驱虎庵遗址。 (来源:崂山风景区供图)

除此之外,崂山有关老虎的传说还有不少。如巨峰支脉中的老虎尖,即因峰尖涧险,传说早年曾有老虎出没而名;三标山支脉中的抱虎山则是传古时有人在此山洞中抱走过虎仔得名。记者了解到,在《崂山风物》中载有两条关于崂山“虎踪”的民间故事线索:一是传老虎因过被玉皇大帝贬下凡间变成“虎头峰”;二是“胡峄阳驯虎”。但胡的“驯虎”似乎是由童恢驯虎故事演化而来。

在崂山各支脉山峰中,还有不少因山峰山石具虎形而名。如外九水的“菊湾”处,有山体耸立如虎,山色黢黢,当地人称“黑虎把门”,名为“黑虎山”,现有山名题刻,是1981年世居此地的民间艺人于氏兄弟所刻;上清景区,则有一山涧名“老虎涧”,涧名由来已久;三标山支脉中的虎岭顶是因山顶有虎形巨石而名;石门山支脉中的虎头石则是因山顶巨石上摞着一块虎头状巨石得名。

/ 延伸 /

进“虎”村走“虎”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代以前青岛一带地广人稀,山高林密,是猛兽的天下,确实有过老虎的踪迹,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人口的过度增加,以及狩猎武器和手段的更新,使老虎失去生存条件,但虎的地名却一直保留下来。李沧区虎山路、即墨区金口镇虎埠前村、胶州市马虎沟、平度市虎李家村、莱西市姜山虎埠岭村……或许这些与“虎”有关的地名都是老虎曾经存在的证明呢。“这些传说和青岛曾经有老虎生活的故事,实际上都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的,如今已经很难考证。 ”鲁勇说,“虎年即将来临,大家有时间的时候都可以去这些地方实地走走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1/04 10:38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