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这俩青岛嫚获全网点赞 被誉为“最美天使”、“最美女孩儿”

美丽女孩儿:世间最硬核的答辩

从青岛山火扑救现场,转战上海抗击疫情,她的毕业答辩只能在中途的救援车上完成;冒着高温天气,身穿防护服,爬楼串巷消杀,坚守上海战疫最前线16天……5月10日,半岛全媒体以《瞒着家人赴沪战疫16天,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26岁青岛小嫚的公益实习路》为题,报道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实习生”、青岛莱西小嫚王若琦“瞒着”家人随队援沪战疫及其背后的事迹。半岛全媒体独家首发后,多家央媒转发稿件内容并点赞,迅速制造全网热点,引来无数点赞。

她在援沪车上完成答辩

“我虽然是青岛人,但是上海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得知抗疫援沪任务后,我立马向队里领导报名。”说起这次抗疫援沪之行,王若琦给出了自己的理由。1996年出生的王若琦老家在青岛莱西,2015年,她考上了成都文理学院,开始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因心中有一个从军梦,2016年9月,正在上大二的王若琦从大学里报名参军,之后入伍到武警上海总队,如愿成了一名武警。“新兵连就在浦东,也就是我们这次抗疫援沪的目的地。”

“在接到赴上海开展抗疫援沪任务时,我们还在城阳扑救山火,在此前的几天内,我负责给一线的救援队员做后勤保障。”王若琦告诉记者,她连续多日奔赴扑救现场,输送物资、协调工作、拍摄资料。按照通知,援沪队伍是4月23日出发,然而不巧的是,这一天正好是王若琦的毕业答辩日。一边是关系着自己能否顺利毕业的答辩,一边是赴沪战疫的重任,这两件事王若琦都不想耽误。22日中午,王若琦联系了所在学院的书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矛盾。

“我的第二故乡在上海,我想去尽一份力。我和学校领导一说,领导非常支持,可以给我安排线上答辩,并依据我的时间答辩。学校说,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选择最重要的,以国家利益为主,学校一定全力保障。”王若琦说。4月23日早上9点多,她随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车辆前往上海,当天中午到达响水服务区,队长李延照通知大家停车。为了不影响答辩,车上其他人员全部下车。身穿青岛市红十字会队服的王若琦,在救援车上用手机进行了答辩。答辩前后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答辩结束后,她和队友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战疫目的地。

家人鼓励,前线鏖战16天

“当时只有我的答辩组长知道我的情况,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并不知情,当时答辩时,他们看到我穿着红会的衣服,在车里答辩,很好奇。当了解情况后,大家都提醒我注意做好防护,给我鼓励,为我点赞。”王若琦告诉记者,除了来自队友、学校的支持,家人的鼓励也给了她强大的力量。不过,王若琦决定赴沪支援时,并没有告诉父母。“一开始是瞒着家里去的,后来他们看到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的通知,问我是不是去了,我就跟他们说了实话。家里是十分支持的,他们觉得作为青年人,应该主动去做有意义的事情。”王若琦说。

4月23日晚10点多到达上海后,当地的气氛并没有王若琦预想的紧张,一切都井然有序。“我们是负责浦东新区的北蔡镇。当地有一个说法,北蔡胜则浦东胜,浦东胜则上海胜,这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们组成了中国红十字(山东)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我们住宿在一个幼儿园,我们采用搬家式支援,从青岛带来了被子、睡袋、食物等物资,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王若琦说,当晚规整安排结束后,她和队员们第二天就开始工作。

与青岛相比,上海的温度很高,队员们穿着防护服,爬楼梯、穿街巷,负责阳性病人转运走后的终末消杀,还要做好社区预防性的消杀工作。最终,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在上海疫情的“最前沿”鏖战16天,圆满完成援沪任务,“我们走的时候,保安大叔一直跟我们招手说再会,还用手机拍下了我们离开时的视频。”

央媒点赞,青岛小嫚火了

王若琦的事迹在半岛全媒体独家首发后,稿件内容很快被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人民日报APP、新华社官方微信头条转发,还被光明网、环球网、新华网、大众日报、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应急管理等主流权威媒体转发。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联系记者,在记者的牵线搭桥下,该局工作人员与王若琦进行对接并发布报道,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转发。成为网络热点后,山东省网信办、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等纷纷跟进报道。

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该报道在此时发布,立即引发全网关注,无数网友纷纷点赞。仅在新浪微博上,“女生援沪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就超过2287万。“美丽女孩儿:世间最雄辩的答辩。”“真正践行了‘青春有我,祖国放心’的青春誓言。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对于自己的“爆红”,王若琦告诉记者:“确实是没有想到的,我只是做了一个青年人、一个党员、一个退役军人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代表了我们团队、千千万万个志愿者,感谢大家给予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对于两位青岛姑娘的表现,青岛市委党校刘文俭教授表示,这两个青岛姑娘是新时代雷锋,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奉献”。

“青岛好人”缘何如此之多?在刘文俭看来,这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应该说也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更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或者说城市的符号。“青岛像大海一样包容,天生爱乐于助人,我们有城市精神,他们给城市精神注入新内涵!注入新的正能量。”刘文俭说道。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椰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5/27 09:09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椰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