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
窦大利:
靠韧劲拼劲一路走来
即将迎来58岁生日的窦大利,是青岛地铁第一建设分公司、四号线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2000年8月,从部队转业。加入地铁队伍后,从早期的线网研究、规划到地铁3号线、2号线、11号线建设开通,再到现在4号线通车冲刺,他见证了青岛地铁一步一步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2009年6月26日,3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
“青岛地铁开始‘动’了!”窦大利那时已经加入了青岛地铁团队,从那一刻起,本来就紧锣密鼓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
3号线、2号线、11号线、4号线……10多年间,窦大利参与了这些地铁线路的建设,在他的眼里,青岛地铁像一棵大树,茁壮地成长着。
说到拼劲,窦大利讲了今年发生在4号线建设当中的一件事情,“地铁人的拼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今年3月16日至3月29日期间,受疫情影响,董家下庄站至张村站封控区内的工作人员,在人员、设备、材料和生活物资不能进出的艰苦条件下,留在工程建设最需要、最关键的一线。
“那么多工人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回不了家,吃住、工作在地下。没有床,就打地铺。”窦大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速放慢了。
不能因为疫情耽误4号线的建设,他和同事决定,成立了由临时党支部领导的青年突击队。
人员回不了家,跟家属解释的任务就落在了窦大利身上,一个个电话,详细说明,请家属理解,向家属表示感谢;临时党支部如何运转?窦大利充分考虑到封控区内建设单位多、人员管理难度大的现实问题,为临时党支部出谋划策;必需物资怎么办?窦大利想尽了办法,但条件有限,也只能送进方便面等即食食品。经过日夜奋战,土建、机电、轨道、供电等多专业在临时党支部的指挥协调下,有条不紊地运转,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终于实现了防疫生产双突破,建设进程一点没耽误。
今年5月,青岛地铁发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建设篇),确定了“1+6”的目标体系,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的地铁工程。
说起“创新”,窦大利告诉记者,3号线的建设,是使用炸药对付石头,而以后的线路使用了盾构机和双护盾TBM,而且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施工方法的改变,不是创新,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办法,都在后续的建设中得以应用,这是自主的创新。”窦大利介绍,创新的过程很煎熬,但成功后收获更多。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刘宇航
通讯员 龙怡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