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墨区农民芋头种植遇难题 农业专家技术指导焕新机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把脉”(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信网3月7日讯(通讯员 孙静秋 曲晓 记者 谷正原)“芋头重茬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该怎么办啊!”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南邱白庙网格村民邱兆锡瞅着自家的芋头地心急如焚。看着种植的芋头成活率越来越低,情急之下他给街道农办打去了电话。

接到电话后,农办工作人员马上来到邱兆锡家了解情况 。由于常年重茬种植,各种病残体中的病原菌逐年积累,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连作障碍成为阻碍白庙芋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保护白庙芋头这个金字招牌,推动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联合青岛农业大学进行技术攻关,针对“症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开出一套科技“良方”。

科学处理白庙芋头种子,搭建速溶水肥滴灌系统,采用以菌制菌方式恢复土壤原力……专家们在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创新育苗栽培技术,指导农户通过温室和大棚等设施进行栽培,延长产品供应期。

在农业专家助力下,经过三年的时间,白庙芋头的重茬难产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现在芋头的存活率提高了97%-98%,今年又是个丰收年。”邱兆锡高兴地说。

据了解,白庙芋头产地位于即墨区鳌山卫街道西侧,涉及孙家白庙、南邱白庙、红星等63 个村庄,已有600余年历史。当地政府除了重视栽培技术外,还举办了多届白庙芋头文化节,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先后获评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等荣誉。如今,当地芋头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白庙芋头”也从地域品牌走向了全国大市场,沙窝里的“金疙瘩”长成了当地一大特色产业。

除了白庙芋头,即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持续培育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如“即墨地瓜”“即墨绿茶”“湍湾紫蒜”“蓝村大米”“金口芹菜”“灵山丹参”等几十个在国家、省、市都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种类涵盖菜、果、茶、菌、花卉、中药材等6大产业,构建起即墨区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

“我们后续将持续加大对经营主体的培训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打造高素质的农民队伍,针对全区农业产业特色和农业发展转型需求,继续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以及青岛域内经营业态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及理论培训和实训课程,把脉问‘诊’,精准施培,为即墨品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即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说。

目前,即墨区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5个(白庙芋头、即墨地瓜、金口芹菜、湍湾紫蒜、灵山韭菜),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36个, 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 即墨区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采食即墨”如旗舰领航,培育着、集聚着最具即墨品格的乡土原生农业品牌集群,已有59个农产品品牌获准授权使用“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3/07 14:55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孙静秋 曲晓 谷正原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