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 听缉毒民警讲述刀光剑影背后的故事

人物B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禁毒大队 李通

成为戒毒者新生活中的一束光

除了打击犯罪、与毒贩殊死搏斗外,让一个个“迷失者”回归正常生活,也是禁毒民警的职责所在。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禁毒大队民警李通从警13年,一直奋斗在与毒贩角力的最前线,并用最大的爱心与耐心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他常说:“我挽救了一个人,等于挽救了他身边的一群人和他的家庭。”

禁毒“第一课”抓捕亡命徒

李通1977年出生,2000年从警,2010年开始做禁毒警察。成为禁毒民警的第三天,他就经历了人生中第一起毒品案件。“我清楚地记得,那起案件是一个广东毒贩带了500克毒品来青岛交易。毒贩十分镇定,他的车一直不熄火,随时准备逃窜。他长得不高、很瘦,拒捕时却展现出超大的力量。”李通告诉记者,那时的车辆从车窗底部小按钮的高低上,就能看出是否上锁。他和同事们发现车没落锁,当即决定从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同时出击制服毒贩。“那可真是我禁毒生涯的第一堂课。毒贩在挡位处放了一把20厘米长的刀子,我们伺机打开主驾驶位置的门,将毒贩一把拉下,好在他没来得及拿刀。毒贩拼命抵抗,我和另一名壮硕的同事险些压不住他。”李通回忆道,毒贩被压在原地还疯狂打转,身上的羽绒服全磨碎了。

那次抓捕,让李通亲身见证了禁毒工作的凶险,面前的毒贩或许是亡命之徒,抓捕意味着一场殊死搏斗。“除了要在工作中保护好自己,我们还要格外注意嫌疑人的安危,吸毒者的身体在毒品的侵蚀下往往特别脆弱,非常容易骨折,我们在抓捕过程中要随时研判情况。”李通说道,在出警前,同事间也会互相叮嘱注意安全,他们都知道,每一次的风险都是未知的,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犹豫、退缩。

“最强大脑”助力案件侦破

“我的记忆力比较好,从事禁毒工作13年,抓捕了很多人,‘好记性’可帮了我不少忙。在前期排查中,我能很快地把抓捕地点附近的地形摸熟,有几栋楼、每栋楼有什么特点、周围人口的特征等等,再详细讲给同事听,随时解答大家的疑问。抓捕过的嫌疑人我基本都有印象,有时在口供中或者同事的描述中,会提到某嫌疑人有什么样的特殊习惯,但并未找到其身份,我一听就能想到这个人是谁,调出相关档案来对比,十有八九是准确的,这帮助大家提高了侦查效率。后期的审查中,我能记住嫌疑人平时是以贩毒为主,还是以吸毒为主,或是以中间介绍为主,这些都有助于让嫌疑人‘开口’。”李通说道。

正常人的作息规律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而毒贩往往是晚上活动。成为禁毒警察的这十几年,李通从来没有早睡过,即使是在休息日,也很难睡个安稳觉。“我们得适应他们的节奏,要不然没有精力和他们对抗。在蹲点的时候,也一定要‘抠细节’伪装好自己,车子是万万不能不熄火的,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热,也不能开空调。车里不能点火,到了晚上的时候,手机也不能用,避免发出任何亮光,不能打草惊蛇。”李通介绍道。

引导吸毒人员走上正轨

“2016年,我们抓获了一名年纪很小的未成年吸毒者,他是被所谓的‘社会朋友’带坏的,其实他自己也不想染上毒瘾。孩子的父母都是素质很高的人,每天愁得以泪洗面,我们看着很感慨,如果这个孩子不能脱离毒海,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完了。在戒毒的过程中,孩子及其家长非常配合,最后的结果也是好的。这个孩子现在十分积极向上,还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体质很棒,整个人都很阳光。”李通说起这段往事,面露欣慰之色。“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禁毒警察,不光要以专业素质严厉打击毒贩和吸毒人员,更要有一颗爱心,教化吸毒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面对并不想堕落到底的吸毒者,我们要在依法打击后引导他们走上正轨。担任禁毒警察的这些年里,我发现许多吸毒人员在戒毒后都万分渴望回归主流社会,我们作为最直接的引路人,应该做他们新生活中的一束光,或许这份温暖能拯救千万个家庭。”李通告诉记者,他在办案过程中接触的许多吸毒人员,会在戒毒结束后与他保持联系,交流近况和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很多人向我求助。戒毒后3个月至半年的这段时间里,因为戒断反应,吸毒人员的复吸率是很高的。许多人就会给我发微信说:李警官,我实在太难受了,我该怎么办?我经常会到他们家中,把他们带到禁毒大队门口。当他们看到‘禁毒大队’四个字,想到被打击时的恐惧,往往会清醒过来,毒瘾也就没那么强烈了。对大多数向往美好生活的戒毒者来说,引导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李通说,“挺住”“再挺挺”是他对戒毒人员最常说的话,戒毒不能功亏一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6/26 09:06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