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C
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禁毒大队 魏涛
凭借法律手段打击毒品犯罪
今年42岁的魏涛(化名)自2017年8月转岗成为一名禁毒民警后,总是冲锋在前、不惧危难,始终战斗在禁毒一线,成为用热血和忠诚磨砺出的“禁毒刀锋”,结出了禁毒事业的累累硕果。
破获涉毒违法犯罪案件多起
魏涛在2004年从公安院校毕业后进入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在基层派出所历练了8年半,成为了一名称职的“片警”。2012年10月转岗分局法制大队后,魏涛不断提升自我,于2013年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成为城阳公安分局公职律师。法制民警承担着执法监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执法研究、制度建设等多项职责,需要极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魏涛坦言在法制大队工作的近5年时间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很大。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参与的每一次案件审核、法律培训等警务实践,促进了城阳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7年8月,魏涛来到城阳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工作后,始终战斗在禁毒一线。在侦查打击工作中,魏涛身兼数职,是侦查员、研判员,同时又是涉毒刑事案件的审核员、法制员,工作中细致严谨。善于学习,并能学以致用是魏涛的强项,而近5年法制民警的工作经历对于禁毒工作很有帮助。
“这些年,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禁毒法》《戒毒条例》《新刑事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等法律知识上,凡是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收集并学习消化。”魏涛告诉记者,针对实际办案中碰到的问题,他经常总结办案经验,深入研究思考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可能碰到的法律问题,撰写调研文章、技战法、预警信息等材料,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提供有价值、有见地、有深度的意见建议。
法制民警的专业修养、公职律师的缜密思维,以及8年半“片警”的历练,让魏涛到禁毒岗位后便成为锐利的“禁毒刀锋”。从2017年8月至今,魏涛在从事禁毒工作的6年时间里,对主侦的涉毒案件嫌疑人、犯罪事实、抓捕落网细节均能做到“一口清”,而且每起贩毒案件的线索他全部参与摸排、研判、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将所有案件的细节都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工作笔记中。针对每起涉毒刑事案件,他不仅从法制角度审核案件的证据链、程序链,同时与侦查打击相结合,在审核中记录每一起毒品交易的详细情况,结合全局涉毒案件整理线索,不放过任何一条涉毒线索,深挖毒品来源,实现打击毒品犯罪的“全覆盖”“零漏洞”。在6年禁毒工作中,通过侦查、研判梳理涉毒线索,他破获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案件多起。
做防毒患于未然的宣传员
“作为禁毒一线民警,每次看到一张张涉毒嫌疑人的照片、一条条涉毒线索,都让我感到心痛,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个被毒品毁灭的人生,背后还有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我们的努力,就是希望以后不要再看见此类照片和线索。”魏涛表示,做好毒品预防宣教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从源头上根除毒品危害,做到防患于未然。
魏涛认为禁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全方面宣传,才能让人们有效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控制住毒品的传播。禁毒宣传工作中,魏涛积极参与禁毒大队的集体宣传活动,每年在春季罂粟踏查、禁毒宣传月、禁毒宣传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中,将禁毒知识直观地呈献给公众,让人们能够轻松地接受和理解。
魏涛还积极参加城阳区团委组织的山东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彩虹伞”系列活动,多次到各街道和中小学进行专题禁毒知识讲座和禁毒宣传。“有一次我宣讲完之后,一位校长很感慨地对我说,一定要经常给孩子们上这样的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魏涛认为,毒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甚至有人为了吸毒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禁毒民警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这些年,魏涛积极投身于毒品预防宣教公益活动,他结合自己掌握的最新毒情形势特点和典型案例,编写了一系列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课件,进行了近百场次宣讲,受教育群体达数万人次。
在禁毒工作中,魏涛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刀光剑影的辉煌,他拥有的是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默默无闻的奉献。他说自己只是戒毒执法工作大厦的一块基石,但是他相信,只要拥有了执着的信念与饱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一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王彤 刘世杰
通讯员 温浩 李宣烨 林宁宁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