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栈桥梭子蟹一挖一麻袋?没有“泼天的富贵”,别跑空
在海边捡海肠、捞鱼、挖海蛎子,体验“捡不完,根本捡不完”的乐趣——近年来,网络上每每出现类似的小视频,点击量总是爆火。近日,市民、游客组团在栈桥抓梭子蟹的小视频又刷屏了。从视频来看,大家收获颇丰,“战利品”装满大包小包和水桶,大个的螃蟹甚至能达半斤。部分网友开始感慨: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青岛了。栈桥梭子蟹真能“一挖一麻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
梭子蟹群难觅踪影
21日16时的栈桥景区,远处水天一色,夕阳余晖洒在海面,波涛涌动,闪动粼粼波光,近处长虹卧波,栈桥上人流熙攘,海鸥盘旋,一派旖旎风光。根据潮汐表,当天的最低潮将出现于18时左右。此时,潮水逐渐后退,露出了大片礁石和滩涂。赶海的人们散落在岸边,或不停翻动礁石,或挥舞着铲子卖力挖沙,忙得热火朝天。
在网上热转的栈桥捉梭子蟹视频中,不少市民带着耙子在滩涂上翻找,收获颇丰,捉到的梭子蟹装满了水桶、袋子,看起来极具吸引力,但记者在现场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打探一下在此赶海的市民、游客的“战利品”,记者发现基本上都没什么大收获,通常只有零星蛤蜊躺在矿泉水瓶底,有些人捉到了小鱼,偶尔有几只小螃蟹作伴,但几乎都是被青岛人称为“屎蟹子”的平背蜞、肉球近方蟹,在市民毕女士的水桶中,记者见到了唯一一只梭子蟹,后盖长度约五六厘米,夹在几只蛤蜊、“屎蟹子”当中,很抓人眼球。“我们就是看了栈桥有梭子蟹的视频之后,今天专门带孩子来体验赶海的。”毕女士告诉记者,赶海的乐趣在于收获小海货的满足感,但到了栈桥之后,发现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视频中呈现的样子,多少有点失望。
老青岛没见过这光景
“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青岛了。”“太羡慕了,隔壁城市小孩馋哭了。”“螃蟹比海鸥都多,还在等什么,冲啊。”……在栈桥捉梭子蟹的视频下方,网友们讨论热烈,IP地址显示为外地的网友羡慕之情仿佛要溢出屏幕。与他们相比,部分“老青岛”显然淡定得多:“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五十多岁了,从来没看到栈桥还有这么多蟹子,还是梭子蟹。”“身为一个青岛银,我从来没挖到过。”……土著们纷纷对此表示怀疑、不解。
“上周末,景区的市民、游客比现在多得多。我们了解到,不少是看了栈桥抓梭子蟹视频后来的。”青岛海滨风景区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王万波告诉记者,虽然近些年来,栈桥景区水质不断改善,环境愈发绿色环保,但自己和同事都几乎没有见过梭子蟹的踪影。“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栈桥游玩,但景区内梭子蟹真得很少见。”他认为,前几日出现的“梭子蟹潮”,应该是偶然现象,并提醒市民不要因为视频跟风捉蟹,避免失望。
或因越冬迁徙迷途
在青岛人眼中,栈桥景区是游客来青必到打卡地,却不是一个很理想的赶海地,物产远不及沙子口、王哥庄以及西海岸部分海滩丰富。退大潮的深夜,赶海达人们戴上头灯,深入滩涂,才能收获海螺、蛏子等海货,或者潜水到一定深度,可以捞到海参。这次忽然出现又消失的“梭子蟹潮”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临近的一浴、三浴、六浴等海滩没有出现?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黄海水产研究所主要从事海洋甲壳类动物遗传育种、海洋生物育种资源等方面研究工作的专家。
“最近网上这类视频真是不少,我也看到了。”据专家介绍,视频中的梭子蟹为三疣梭子蟹,既耐高盐也耐低盐,对海水的适应性很强,是黄海、渤海最重要的捕捞蟹。“今年10月初,曾有视频显示烟台海肠、泸沽虾扎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风暴潮。”专家认为,初冬季节通常没有风暴潮,所以栈桥这波梭子蟹可以排除是受风暴潮的影响。
专家分析,目前正是螃蟹迁徙到深海越冬的时间,它们随温度移动,而这波梭子蟹可能是受到温度、洋流的影响,误打误撞来到栈桥。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螃蟹可能是6月人工放流的苗种,成长至今,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雄蟹刚刚完成交配,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周期,体质很弱,随着潮水被冲到近岸。所以,栈桥滩涂出现较多梭子蟹纯属偶然现象。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张琰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