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发布城市更新建设“成绩单” 1314个项目已完工

原标题: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为介绍两年来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全力展现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带来的积极变化,11月29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介绍总体情况。青岛市副市长解宏劲、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姜德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刘升勤主持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为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任务来抓,多次进行安排部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去年年初,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组建了攻坚指挥部,完善了工作体系,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两年来,青岛聚焦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低效片区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十个重点攻坚领域,实施了2157个项目、目前已完工1314个,胶州湾第二隧道、重庆路快速路等一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张村河、闫家山等一批城中村改造“老大难”问题得到突破,违法建设、环境卫生脏乱等一批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同时,还把城市更新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低效片区积极布局建设新兴产业园区,一批产业发展集聚区正加快形成。城市更新建设工作两年来的有力推进,带来了城市面貌的积极变化,推动了城市功能品质的有效提升,赢得了市民群众的认可,有关经验做法得到住建部等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青岛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两年来,聚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摆在城市更新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两年来共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210亿元的135个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对外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济青高速中线建成通车,青岛至济南又增添了一条快速通道;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完成拓宽改造,有效缓解了主城区与胶东国际机场之间的交通“卡脖子”问题;纵贯我市南北的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年内将建成投用,联通东西的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正加快建设。连接青岛都市圈的干线铁路——潍烟、莱荣高铁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南下联通长三角的快速通道——京沪高铁二线青岛连接线项目即将开工,高效畅达的高铁出行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市内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

启动了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等20多条骨干道路建设,唐河路—安顺路、辽阳路快速路主桥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停滞10多年的跨海大桥二期工程今年6月建成通车,南北交通大动脉——重庆路快速路主线已经贯通并即将通车,主城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福州南路改造等重要节点工程建成投用,近60条断头路实现贯通,城市路网更加通畅。地铁运营里程达到318公里、居全国第十位,随着去年年底三期规划的7条线路全部开工、在建线路达到10条,“轨道上的青岛”建设跑出加速度。

市政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全市上下期盼多年的战略性引水工程——官路水库开工建设,建成后总库容可达2.1亿立方米,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团岛污水处理厂等正在加快提标改造。深入实施“煤改气”工程,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燃气管线——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建成投用,东岸城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供热,燃煤锅炉改造后腾出的土地正加快再利用。

两年来,聚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旧城旧村改造、公园城市建设等工作,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在群众身边发生。

历史城区加快蝶变

对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核心区进行整体性保护更新和利用,保护修缮老建筑35万平方米,整治提升了中山路、太平路等一批重点道路,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了聊城路、六街口等一批停车场,老城区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台东步行街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银鱼巷、劈柴院等15个老街区通过改造提升和引入新业态,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今年历史城区单日最高客流突破30万人次。

旧城旧村面貌一新

坚持老旧小区和街区一体改造,进一步提高改造标准,完成了近8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同步开展了周边街区绿化美化、空中线缆入地等工作,实现了“改造一个小区、带动一个街区”的良好效果。把“惠民利民”贯穿城中村改造全过程,两年来启动改造49个城中村,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三年搬迁任务;市北区最后一个城中村——盐滩社区完成搬迁,昔日环境脏乱的城中村正加快向高品质社区转变。

生态空间不断拓展

完成市区60个山头公园的改造提升,浮山、太平山两个市区最大的山体公园今年5月全面开放,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新去处。李村河、张村河等滨河绿道正加快建设,中山公园、植物园、汇泉广场绿地等完成“拆墙透绿”“拆栏让绿”,一批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成为现实。

两年来,聚力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产城融合,把城市更新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梳理了一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区域,实施再开发再利用。目前,已腾空土地近5万亩,正在加速产业的“腾笼换鸟”。

崂山区株洲路片区

结合老旧厂区改造,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虚拟现实产业园,引进歌尔股份、小鸟看看等龙头企业,将打造先进的虚拟现实研发制造基地。

西海岸新区王台片区

拆除了180万平方米老厂房,腾出低效用地1.1万亩,打造了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传统老工业区正加快向“芯屏”产业新城转变。

李沧区北客站片区

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地铁TOD综合开发,正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以创意设计产业为发展方向的“设计之城”。

两年来,聚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秩序

坚持建管并重,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城市管理重点领域整治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大力开展违法建设治理

重拳出击、有违必拆,两年来累计拆除各类违建1700多万平方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环境的“硬钉子”被拔除。

大力开展市容秩序治理

聚焦重点区域脏乱差问题开展集中攻坚,主城区90余处农贸市场全部完成规范化创建,40余座桥梁的桥下空间实现美化提升,城市主次干道深度保洁率持续提高,9处海水浴场完成新一轮提档升级,城区内300多公里高压线实现入地改造。

大力开展交通拥堵治理

聚焦交通拥堵“大城市病”综合施策,系统梳理了主城区200余处拥堵点位逐一攻坚破解,在学校、医院等交通拥堵区域实施了一批改造工程,加大了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交通秩序正加快改善。以老城区、旅游景区为重点积极增加停车设施,新增泊位2.3万个;大力推进停车数字化建设,“青岛停车”平台接入泊位70万个并实现信息实时在线,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全部向社会开放,市民群众停车更加方便。

城市更新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当前,三年攻坚行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青岛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把城市更新建设工作推向深入。

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对照三年攻坚行动确定的项目计划,有力有序推进落实,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及TOD开发、城中村改造、公园城市建设等领域再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更加有效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建设和群众身边微更新微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将加快推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

把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作为城市更新建设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引入专业化运营平台,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好绣花功夫,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在违法建设、市容秩序、交通拥堵等领域治理成效,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环境,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

Q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中之重,请问在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解宏劲: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任务,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划定了“三区三线”,在城市粗放式扩张发展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前期产生的大量低效闲置土地,成为城市更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宝贵资源。

我们以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助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022年以来,启动老四方工业区、青岛北站及周边区域等20个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累计腾空土地约5万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载体和空间,积极导入产业项目,开发利用腾空土地和以往土地约3万亩,为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高效推进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我们重点开展了五项工作: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开展高水平城市设计,在重点区域建立总设计师制度,实行市级提级管理和市区一体化运作。如在崂山区张村河片区,邀请知名院士总设计师团队进驻,指导完成了张村河两岸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积极打造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旗帜样板。

二是实施成片征迁。坚持整体评估、成片征迁,坚持让利于民,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优先建设安置房。如,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区域内12个社区全部启动搬迁,完成拆除各类建筑360万平方米,目前,6个安置区开工建设,趟出了“区域统筹、连片开发”的村改新路子。

三是补齐基础配套。坚持“先配套、后出让”,先行开展基础、公共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提升区域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青岛58中、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医院等知名学校、医院加快落地。

四是强化产业导入。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在低效片区内规划布局了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园、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园6个专业产业园区。如青岛开发区王台老工业区以京东方为龙头,引入中南高科、融合光电等18个重点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形成了新的产业竞争力,为我市未来产业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五是坚持政策赋能。构建“1+N”政策体系,出台了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低效工业(产业)区升级改造、重点低效片区土地前期开发等一系列创新政策,为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Q2

中国日报记者:2023年中山路街区作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成效明显,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观光打卡,节假日期间人流络绎不绝,青岛老城区“火”出圈。请问历史城区是如何实现“复活”的?

姜德志:青岛是1994年第三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青岛的城市历史以及风貌特色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历史城区是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城市的记忆和乡愁。中山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原点,是著名的历史城区,在城市发展的第一个百年的历史当中,它是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近30年的时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重视老城区的更新和改造。为切实振兴中山路历史城区的繁荣,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确立了打造5A景区的工作目标,经过两年的攻坚,中山路街区品质不断提升,业态更加丰富,特别是今年节假日,高峰日游客达到了30万人。

第一,我们本着历史传承、修旧如旧,查阅老街区历史档案,将建筑、街区按照原样修复,保持和恢复它的历史风貌,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的修缮建筑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

第二,我们积极导入新产业。赋予时代特征,更加具有时尚消费的吸引力,商业氛围更加活跃。通过举办上街里啤酒节、海鲜啤酒节,还有各种婚纱庆典活动,一共举办了200多场,培育了一批网红、网店,比如说浮岛交通公园、安娜别墅、荷田水铺等等,这些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很多游客纷沓而至。

第三,我们注重配套。一方面对街区内的47条道路都进行了更新改造,包括地下管网,增加了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第二,我们在周边挖掘一切资源,修建了10余个停车场,比如说六街口、禹城路人防工程、中山商城地下停车场等,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同时,按照步行街区、特色街区的做法,改变了断面形式,更多释放出游客的活动空间、休闲空间和购物空间,使历史街区更加具有人气和承载力。

总之,我们将以中山路历史城区的更新为重点,逐步向周边延伸,逐步向其他历史街区延伸,使我们这个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Q3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提到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一批道路已经通车,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反响,近两年我市道路建设速度和力度空前,特别是很多市民关注多年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能不能介绍一下年底前还有哪些重点道路能够通车或取得关键进展?

解宏劲:城市路网建设不仅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更是广大市民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三年攻坚行动以来,资源要素的整合,为市政路网的建设带来了重大利好,我们坚持以民生民意为导向,针对我市路网短板及交通堵点,研究提出了“15515+N”计划,涵盖快速路、立交节点、主干路及未贯通道路等工程,成为“十四五”期间我们补齐路网建设短板的“指导手册”,一批市政道路项目有序落地见效。

其中:胶州湾第二隧道今年6月份已启动服务隧道盾构掘进,日前,15.6米的超大直径主线盾构机已顺利下井,预计于年底左右正式启动主线盾构。广大市民关注的重庆路快速路主线高架及沿线9对匝道也将于年底通车,实现当年开工、当年通车,构建我市南北向交通大动脉。辽阳路快速路地道北半幅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将于年底全面通车,届时市民通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金家岭立交地下停车场将于年底前完工投用,届时将提供1673个泊位,缓解青医附院东院区及周边停车压力。通过两年努力,东岸城区快速路网建成率将由54.8%提升至73.6%。

刚才也提到,聚焦影响市民出行的梗阻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已经打通了57条未贯通道路,年底前还将打通9条,明年计划再打通28条,这样三年攻坚期间将打通94条未贯通道路,并且在后续年度还将持续推进这项民生实事,持续消除市民身边的出行堵点,加速解决交通拥堵难题。

Q4

青岛广播电视台记者: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涉及工作面广、量大、层级多,请问市总指挥部办公室是如何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解决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姜德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满意度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年重谋划、两年快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整体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两年来,我们本着问题和目标导向,既要解决当下城市发展当中存在的显化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本着一个打基础、利长远相结合的要求,我们一共谋划了2100多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000亿。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秉承“五统一”,当好“四大员”。“五统一”就是“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督导”,当好“四大员”就是既要当好战斗员、调度员,更要当好宣传员和督查员。通过“五统一”,当好“四大员”,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切实抓好城市更新和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是采用“台账法”工作模式,我们将十大攻坚行动全部建立台账,通过台账进行管理和调度,同时对一些难以破解的问题,我们也建立了督导台账,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督导、落实、推进工作,通过分类施策来使攻坚行动当中的一些问题得以圆满破解、顺利推进。

三是关注民生诉求问题。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聚焦老百姓关注关心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像老旧街区的改造、停车难问题,还有历史城区更新,我们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进行会议调度、一线调度、约谈提醒等方式,使问题得以及时有效解决。

四是采取“四不两直”的工作方式。下沉一线,把一些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一线,通过“四不两直”的现场调研,督查和解决问题。

最后一个,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纳入全市“摘星夺旗”,通过实干实绩推进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取得圆满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各区市、各部门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来源:青岛发布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1/29 13:32
· 来源 ·
青岛发布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