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治崂山】崂山法院:多措并举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法治,作为营商环境的基石,不仅是市场秩序的保障,更是投资者信心的源泉。崂山区人民法院深刻理解法治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使命,以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崂山区的企业和企业家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近年来,法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依托现代科技,深化司法改革,致力于构建更加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名誉权,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7月18日,崂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就王某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损害某加油站商誉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被告王某当庭书写了赔礼道歉信并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发布,履行了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
王某在网上发布了什么信息?法院又为何判决王某赔礼道歉呢?原来,2022年12月10日,被告人在一加油站加满49.75升95号汽油,一直正常行驶,一周后,汽车突然启动不了,后来到4S店维修时发现油箱内有大量结冰。
2022年12月18日,被告利用抖音账号发布了标题为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某店的油能结冰”的短视频,并被大量浏览、转发、评论,引发舆论,对该加油站的企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随后,加油站把王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损失。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和企业家的人格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崂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20余起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案件,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追究侵权法律责任,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深化“院企互访”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
为深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助力企业合规建设,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崂山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作用发挥,深化“院企互访”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不断优化涉企案件办理机制,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支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日,崂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到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走访调研。走访中,双方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判决履行、企业需求及法治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3年以来,崂山法院坚持以“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抓手,在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以《履约保函》替代现金账户查封就是其中之一。
该方案自2023年8月份实施以来,已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盘活资金5.9亿元,不仅大大缓解了涉诉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还为崂山区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贡献了政法方案和政法力量。该做法被崂山区评为“崂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向科技求效能,实现金融案件批量快速审结。
金融活则经济活,法治兴则地区兴。崂山区作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落地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超过1200家,占全市总量的80%。为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崂山区法院成立了全省首家“金智谷”金融与互联网专业法庭,组建专业审判团队,推进审判流程再造,研发 “金融案件智审平台”,实行金融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式,实现了金融案件批量快速智能办理。
金家岭金融与互联网专业法庭,依托“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庭前自动分析识别电子证据,对合同中约定的计算方式、计算标准进行详细审查,庭后通过提取焦点内容、计算数据,批量生成令状式、要素式或表格式等各类文书,实现金融案件批量快速审结。
通过该系统,仅2024年上半年,3个速裁团队就办理金融案件近5000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至15天以内。在送达方面,智审平台对接“E送达”平台,可一键导出受送达人信息及法律文书,经核验后即可推送至邮政系统,平均耗时不足2分钟,相比传统线下送达缩短80%以上。依托电子送达功能,对于约定电子送达地址、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怠于履行的金融案件,充分适用电子督促程序,发出支付令,再次大大缩短办案周期。
多元解纷新模式,打造服务企业主阵地。
除了向科技求效能, 崂山法院还构建多维服务新体系。今年3月份,崂山法院与金融监管局、金家岭金融区管委、仲裁、公安等六部门签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青岛样板共建协议》,形成金融纠纷“央地协同”联动化解工作机制。在金融机构前沿阵地设立兼具诉源治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金法E站”。调解人员通过该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法官现场出具并送达司法确认书,展现了高效、便捷、智能的金融纠纷化解新模式。
自今年3月份金法E站成立以来,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累计进行法律咨询400余次,合规审查100余件,源头化解金融纠纷200余件,进行司法确认40余件,化解不良债权600余万元。“金法E站”作为崂山区人民法院在金家岭金融区设立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打造“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线下+线上”一站式金融纠纷解决模式,为金融法治营商环境优化贡献“崂山经验”。
除了专门的金融纠纷调解平台外,崂山法院还主动对接辖区内79家基层治理单位,“点对点”对接17家调解组织,通过设立“联动工作站”“巡回审判点”“特邀调解室”等方式,为民商事纠纷快捷、高效、低成本化解提供更多途径。
和顺民商事调解中心是崂山法院特邀入驻的调解组织,主要负责企业合同纠纷、货款纠纷的诉前调解。自2023年10月入驻以来,共收案800多件,成功调解了600多件。
和顺民商事调解中心是崂山法院诉前调解的一个样板,一个缩影。近年来,崂山法院大力推动民商事纠纷的多元化处理方式,积极发挥仲裁、公证、行业协会调解作用,将涉企纠纷化解于诉前,利用多元解纷机制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打造服务企业主阵地,为辖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法治护航。
“刚柔并济”采取执行措施,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强制执行是保障生效法律文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涉企案件中,崂山法院狠抓胜诉权益自动履行,深入企业住所地调研座谈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司法建议,引导自觉履行法律义务,2024年上半年通过“执前调解”“执行和解”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700余件4000余万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7月27日上午,崂山法院执行局的干警曲晓华带领被执行人到财务窗口领取案款收据。曲晓华介绍,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申请执行人是一商贸公司,被执行人是一建筑公司,申请执行标的额为129万元。立案执行后,执行法官通过查控系统查询并足额冻结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账户。
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向法院提出该账户为专项资金账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过程中仅能提起冻结措施,不能扣划。法院核实情况后,被执行人又提出其因项目需要,急需使用该笔资金。为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为保障某建筑公司项目正常运行,执行法官向某建筑公司释明法律规定,催促其尽快履行法律义务。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向法院全额交付执行案款后,法院也第一时间解除账户冻结措施,保障被执行人项目运行的同时将案款发放给申请执行人。
崂山区人民法院在执结涉企案件中刚柔并济、灵活运用执行措施的典型性做法, 充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顺利执结案件的同时,护航被执行人企业的运营发展。2024年上半年,崂山法院积极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多渠道寻找执行线索,从快进行财产处置,执行到位1229件3.06亿元,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
惠企安商优化营商环境。崂山区人民法院还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发展25条措施,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落实到个案办理,仅2024年上半年,就高效审结涉企案件3700余件。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崂山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深耕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沃土,深化司法改革,强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我们相信,在崂山政法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企业家在这里都能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崂山温度,法治化营商环境必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企业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力量。
[来源:崂山融媒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