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村里又出了财务收支红榜,上个月收入了60多万元呢。”“村里每一笔收入,每一项支出,都列得明明白白,这种‘管家’方式,我们放心。” 在莱西市姜山镇姜山新村村民委员会门前的公告栏前,村民们正在仔细查看张贴的财务收支公开榜。
农村集体 “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莱西市围绕农村集体经济 “三资” 管理方式、要素保障和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规范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村集体有多少资金、收入多少、支出怎样,是衡量村民‘钱袋子’鼓不鼓、村集体‘家底子’实不实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姜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德成说,在每个新村村民委员会门前的公告栏上,每个月都会张贴财务收支公开榜,村集体资产、收入、支出都列得清清楚楚,让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此外,莱西市还严格落实 “五议一审两公开” 民主决策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中来,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着眼于 “长久立”,莱西市制定并逐渐完善了《莱西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健全村级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上图入库” 工作,形成可视化、可追溯的数据库,通过数字赋能智慧管理,保障了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我们这个集账务处理、银农直联、电子票据、资产资源登记、合同管理、阳光三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不仅便利了村庄财务业务的办理,还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录入、更新和查询,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和合作经济服务科负责人杜华帅介绍,同时定期组织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以制度固本,以数字赋能,以人才强基,莱西市 “三资” 管理实现了从事后查账向事前预警、从定期公示向实时查询、从经验管理向专业治理的转变。
摸清底数、规范管理是 “三资” 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盘活用好是关键。在夏格庄镇西夏村,19个大棚的羊肚菌正值丰收季,一朵朵鲜嫩肥硕的羊肚菌犹如褐色的 “小伞” 点缀在菌垄上。该村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羊肚菌种植,种植面积达60 余亩,亩产最高达1700斤,并且依托 “强村共富公司” 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万元,预计带动村民增收约50万元,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致富的目标。
近年来,莱西市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通过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产业带动、股份合作、服务创收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实施 “乡村公共资源共享 + 强村共富公司” 发展模式,通过83家共富公司全域联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有效推动了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和农民共同富裕。截至目前,莱西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新村占比达到100%,这一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总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摸家底、盘家产、壮家业。莱西市持续加强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将乡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振兴的源头活水,为加强基层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入选第一批青岛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和2024年度青岛十大农村改革典型案例。文/谷正原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