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5万余尾半滑舌鳎“游”入龙口湾
近日,青岛海事法院与烟台市人民检察院、龙口市海洋发展局在烟台市龙口港附近组织增殖放流活动,以实际行动修复受损的海洋渔业资源。2.5万余尾半滑舌鳎放流龙口湾。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源于青岛海事法院审结的一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两被告在2024年休渔期间非法捕捞尖嘴柱颌针鱼1500公斤,价值5万余元,烟台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青岛海事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同意采用放流2.5万余尾全长50毫米以上半滑舌鳎的增殖方式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放流活动开始前,三家单位代表分别对放流计数仪器精准度及半滑舌鳎的规格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后将半滑舌鳎鱼苗缓慢倒入输送仪器中,显示实时数量后由管道送至海中。工作人员介绍,符合规格的放流鱼苗成活率高,不久后就会在大海中自由徜徉。
“我们不仅仅追求案件在法律程序上的终结,更注重生态环境的实际修复。”青岛海事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将保护海洋环境从“纸面判决”延伸到“现实修复”,向公众传递了“保护海洋、损害担责”的法治信号,筑牢海洋生态保护司法屏障。
近年来,青岛海事法院打造司法守护海洋的“青岛样本”,构建“公益诉讼+替代修复+多元协作”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法院以增殖放流为切入点,科学量化生态损害,将罚款惩戒转向生态功能恢复,并与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高效联动。2024年,青岛海事法院持续跟进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修复执行,在日照海域组织环境违法行为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在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共计放流1546万余尾各类鱼、虾、蟹苗入海。与此同时,青岛海事法院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签署意见,拟在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建立蓝色碳汇基地,创新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据悉,海洋碳汇是海洋生物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认购海洋蓝色碳汇作为一种创新的修复方式,既能弥补海洋环境功能损失,又能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