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虚怀若谷,德行养福” 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第二十二讲开讲

信网7月30日讯 7月30日下午,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第二十二讲在青岛监狱举行。

本次讲座为《了凡四训》专题系列的第四讲,本讲以“谦德之效”为主题,由青岛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讲师团成员谦祥老师主讲。服刑人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参加学习。

课程以中华传统智慧为桥梁,引导服刑人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以谦德修身、以悔过自新,助力其重塑人生价值观。

讲座开始,谦祥老师以《了凡四训》中“满招损,谦受益”的核心思想切入,结合《周易》“谦卦”的深意,阐释“谦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改过迁善的关键。他通过历史典故与经典案例,剖析谦德对个人心性修养与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从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怀若谷,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谦卑格局,谦德始终是中华文化中修己安人的根本。

谦祥老师特别强调:“谦德不是软弱,而是直面过错的勇气,是接纳改造的胸怀。服刑人员唯有以谦卑之心省察自身,方能真正洗心革面。”他援引《了凡四训》中袁了凡通过谦德转变命运的故事,勉励在场人员以谦德为舟,在服刑期间踏实改过,为未来重归社会铺就光明之路。

谦祥老师以“谦德与自我救赎”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他坦言:“曾经的傲慢让我迷失方向,今天才明白低头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路。”讲座中传统文化智慧与真实的人生反思交织,现场反响热烈,令在场者深受触动。

作为青岛市监狱系统与社会力量协同推进教育改造的创新实践,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系列活动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已累计开展讲座20余场,覆盖数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与监狱教育改造的融合创新,探索多元化教育形式,以文化之力助力服刑人员实现从“监狱人”到“社会人”的蜕变,为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贡献文化力量。(信网记者)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30 15:59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陈烛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