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全域推行“无证明城市”建设
建设“无证明城市”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青岛全域推行“无证明城市”建设,聚焦材料共享困难、办理流程繁琐、来回多次跑办等问题,以深化数据赋能为核心,持续拓展电子证照证明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式,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减证便民”。目前,全市已累计打造140多个“无证明”应用场景,其中,今年以来创新打造“无证明”应用场景18个,为市民办事减免提交纸质材料490余万份,共享应用电子证照2.6万余次。
数据的有序流通是“无证明城市”建设的核心。青岛按照“标准统一、应归尽归”的原则,积极构建电子证照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优化数据归集、数据质检、证照制发等关键环节。同时,明确电子证照制发规范和问题数据处理流程,持续提升证照数据的归集质量,确保电子证照来源可靠、要素合规、实时制发。目前,全市已归集证照数据700余万条,完成150余类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归集、同步制发、同步更新。其中,今年以来新归集制发证照数据51万余条,涵盖健康证、火化证明、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等88类高频证照,数据质检合格率保持100%。
建设“无证明城市”的核心要义在于推动政策扎实落地、取得实效。今年以来,青岛以“高效办成一件事”、证照核验、基层服务等小切口为驱动,持续深化“无证明”应用场景建设。聚焦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公租房“一件事”、个人身后“一件事”、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等共享应用身份证、户口簿和不动产权证书等电子证照,实现“一件事”办理“材料免提交”“表单信息免填写”。如,由青岛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门联合打造“个人身后一件事”线上联办平台,该平台整合12个部门资源,打通28家银行数据,实现驾驶证注销、社保待遇停发等41项“身后事”线上48小时内办结,原先办事所需的80余项材料精简至8项。
在优化办事体验方面,青岛创建电子证照“三维智能核验”服务体系,通过证照、政务服务事项和应用场景3个维度,快速核验办事人是否持有办事所需的一本或多本证、免填写办事所需的表单信息、免提交办事所需的实体材料,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办事满意度。如,积极优化完善高龄人员存亡信息核实功能,将验证范围由高龄补贴拓展至残疾人补贴等特殊人群待遇发放。目前,青岛已建立起覆盖1.2万余人的动态核查库,切实提升了基层工作数字化水平和办事效率,助力基层治理减负。
打造“无证明城市”,离不开有力的综合支撑平台。近年来,青岛还创新打造“三化三跨三融”的平台体系,即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前台,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业务中台,融合数据、业务、事项的管理后台,实现电子证照归集、制发、共享等全周期可追踪、全链条可溯源、全要素可管控。市大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提升电子证照数据供给质量,推动“无证明”服务方式实现由单个证照应用向多证合一、由单个场景推广向可复制模式、由被动为民办事向主动为民服务的转变,让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