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钓:50多倍“消费引力”由何而来
每年“刀鲅季”的青岛海域“千帆竞发”,有效拉动渔具销售、船舶租赁、餐饮住宿、景区游览、赛事经济等多元消费增长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青岛海钓的“天时地利”
●青岛拥有1.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882.92公里的海岸线,40多个海湾,120个岛屿,适合海钓
●作为最早发展休闲渔业的城市之一,不管是客户存量、钓友数量还是船只的数量、品类、档次,青岛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已注册16家海钓俱乐部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10家。截至目前,青岛共有63家海钓俱乐部,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在青岛,海钓正走出“发烧友”的小圈子,成为大众休闲消费的新宠儿。
青岛市钓鱼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海钓爱好者数量已超过20万人。而青岛独有的鱼情,更吸引外地钓友不断涌入这片独特的海域追逐鱼汛。
一个快速扩张的海钓市场也就此浮现。海钓不仅带来船票的直接收入,还带动渔具销售、船舶租赁以及餐饮住宿等多元消费。有数据显示,海钓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
作为“吸金”能手,海钓活动逐渐年轻化、休闲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让海钓产业成为备受瞩目的“朝阳产业”。
当前,青岛已进入一年海钓的黄金季——“刀鲅季”,部分海域呈现出的“千帆竞发”之势,最能生动体现这一场景蕴含的消费潜能。
“老天爷赏饭”:青岛海钓“出圈”
青岛海钓的“出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1.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882.92公里的海岸线,40多个海湾,120个岛屿,适合海钓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作为最早发展休闲渔业的城市之一,不管是客户存量、钓友数量还是船只的数量、品类、档次,青岛在山东均处于领先水平。
同时,青岛也是全国海钓综合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从渔获的品种、数量以及一年四季的分布看,青岛海钓在全国同类城市位居前列。”深耕钓圈近20年的“老炮儿”八老东(化名)表示。
在青岛,四季都可以有渔获。秋天,青岛近海可以钓到黑鲷、石九宫、黄咕、墨鱼等,“等气温再冷一点,还可到远一点的海域钓鳕鱼、黑头、大眼鲷。”八老东说。等到4月气温回升,是钓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褐菖鲉等鱼种的好时候。从2021年开始,独有的“刀鲅”鱼情让青岛开始在钓鱼圈名声大噪——因太平洋暖流北移,鱼类洄游,每年的7至9月,钓友可以在青岛近海钓到刀鱼、鲅鱼。
“开船无需远航,只要5分钟,就能到钓场。”八老东说,“这对钓友简直太友好了,而同品质的钓点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可能要航行1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
另外,海钓的休闲化趋势迅速吸引了年轻客群和亲子家庭的加入。青岛市钓鱼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海钓爱好者数量已超过20万人。
“海钓只有0次和无数次。”谈起对海钓的兴趣,钓友隋先生兴奋地说。他自2022年通过社交网站钓友的分享“入坑”海钓,“第一次出海钓鱼就收获颇丰,尤其是感受鱼咬钩时从海底传来的拉扯感,成就感十足。”隋先生说。
相较于省内周边临近的滨海城市,青岛的旅游配套设施更健全,消费场景也更丰富,更能吸引全国海钓爱好者来此聚集。多家俱乐部主理人均表示,俱乐部接待的消费者中,外地游客占比不少于四成。
有研究人士指出,每年“刀鲅季”,青岛海域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超过千艘小型快艇、渔船停靠在灵山岛、竹岔岛、团岛湾、五四广场、奥帆基地、崂山、即墨等海域,青岛海钓已初步具备产业化雏形。
“海上高尔夫”:53倍的消费引力
随着越来越多爱好者的涌入,海钓消费正迎来爆发期。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已注册16家海钓俱乐部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10家。截至目前,青岛共有63家海钓俱乐部,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八老东即于2023年辞职创办了海钓俱乐部,目前在全市拥有2家海钓装备销售实体店,并在6个码头据点布局14条专业钓船。
由于拉动消费能力突出,海钓又被称为“海上高尔夫”。其中,最直接的收入是船票收入。根据海钓船的类型、海钓点以及钓鱼时长,在青岛,参加海钓的客单价普遍在150元至500元之间,如果包船的话价格更贵,每小时的单价在数千元。
“海钓的火爆也刺激了青岛游艇租赁和制造业的发展,以前青岛能见到的海钓船很少有单价过百万元的,现在为了提高海钓体验,各俱乐部里百万元以上船只已经很普遍。”八老东说,俱乐部的钓船主要采取租赁和船东以船入股的模式,因为生意不错,去年八老东海钓俱乐部还向青岛的造船厂订购了一条13米长的钓鱼艇,“造价也过百万元。”
同时,海钓直接带动渔具和饵料的消费。海钓的乐趣在于有多种钓法,既有传统的矶钓(岸边礁石垂钓),也有近年来兴起的路亚钓等。不同的钓法需要不同的装备,如钓刀鲅需要的拟饵,日本进口的价格约30元/个,国产的也要20多元,而且这类拟饵属于消耗品。同时,随着钓法的演进,装备也要随之升级。以绕线轮为例,就有电动轮、纺车轮、鼓轮等多种类型;渔竿也分为碳素竿和玻璃钢竿等不同材质。针对不同鱼种,需要搭配特定的渔竿、渔线和线轮组合。“为追求更好体验,钓友还会购置各类高品质钓具。一般俱乐部成员仅在装备上的花费每年就需要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八老东表示。
在“刀鲅季”,青岛海钓市场吸引众多外地游客,也带动了餐饮住宿、景区游览、赛事经济等相关消费领域的增长。记者了解到,不少俱乐部为提升用户的“夏钓”体验,在船上安装空调,并赠送午餐、矿泉水、西瓜。因为刀鱼的趋光性,海钓俱乐部还推出夜钓等海钓新场景,有效拓展了夜间消费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海钓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使“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
海钓作为新兴消费赛道,成为众多沿海城市提振新型消费的抓手。为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近两年,多个城市专门立法对海钓开展管理,如舟山在全国率先推出针对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海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海钓活动的范围以及海钓船舶的经营条件;珠海出台了广东省首部规范海钓活动安全法规,明确其海洋发展局、海事局、交通运输局等11个职能部门的职责边界,完善海钓活动监督管理体系,并在预防安全事故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青岛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处处长,民盟青岛市委委员札蒂·赫里利曾深度调研海钓行业。她建议,舟山、珠海的管理机制对青岛有借鉴意义,当前青岛对海钓的监管还存在模糊地带,可以通过出台专门规章制度明确牵头管理主体,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对海钓船舶的准入、经营、停靠码头、海钓海域、人才培训、事故预防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规范管理,发挥青岛资源和产业优势助推海钓产业化。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