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 青岛让宜居渗透于细节里

原标题:托举“人的幸福”,书写“青岛版”宜居叙事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什么样的城市更吸引人?”——在城市评价体系中,“宜居”总是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考量指标。

当上海把老旧弄堂改造成“梧桐区”咖啡巷,哈尔滨借冰雪资源催生“寒地经济”,青岛用滨海绿道串联起更多绿色开敞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正慢慢褪去同质化外壳,在各自经纬度上书写独特的宜居叙事。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未来城市工作擘画指引: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城镇化发展速度、城市发展方式都迈入新的阶段,人们对居住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布局、品质生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审时度势,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就更加迫切,“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建设目标也更加符合现代化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方向。

进入新发展阶段,“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成为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既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青岛——一个多次跻身“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城市来说,“宜居”并不仅仅停留在评价指数上,而是渗透于市民游客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和细节里。

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进程中,青岛正围绕空间结构、人居环境、城市服务等领域构建起“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新表达:深刻把握城市工作“所处历史方位”,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好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需求,让民生福祉在细微处落地生根。

空间结构更加优化

城市,是文明发展的空间,现代化建设的载体。

当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作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的部署之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有个形象的比喻:城市规划如同一部交响乐,倘若指挥不当、“独奏”互相掣肘,就会引发混乱。一旦缺乏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失去了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整合,城市就会失去秩序。

因此,以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进“多规合一”,并服从国家空间战略总体要求,应是题中之义。

202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青岛历史上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之集大成者,青岛总规实现全域全要素的通盘考虑,直接影响到未来城市的经济活力、资源配置和居民生活质量。

时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展望2035年,青岛总规构建起“一区、两极、两城、多点”的市域城镇发展新格局。

按照国务院批复意见,青岛总规对标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外湾区发展经验模式,发挥湾区交通便捷、生态宜居、创新活力的优势,深化实施中心城区东岸、西岸、北岸一体联动,积极推动胶州城区、即墨城区、原胶南城区融入中心城区,促进环胶州湾各城镇组团内涵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打造功能卓越、内生活力的环湾都市区。

一个理想的城市规划,还应给不同群体带来更多元的宜居体验。

在青岛未来发展蓝图中,“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多尺度城乡生活圈”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福利、商业设施,构建都市、城镇和社区三级生活圈,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要求。

对于居住在市南区八大湖街道的居民来说,“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愿景已成现实。步入八大湖邻里中心,新鲜的瓜果蔬菜琳琅满目,不少市民在挑选心仪的商品。作为青岛首个邻里中心项目,八大湖邻里中心方圆500米范围覆盖约3.38万人,方圆1000米范围内覆盖76个小区,涵盖市集、餐饮、学堂、康养、综合服务等多元服务场景,为居民提供了“步行可达”的幸福新生活。

无论是着墨于规划蓝图中的“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还是“半小时”城镇生活圈、“一小时”都市生活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时间标尺,正渐渐在现实生活中成为衡量城市“宜居感”的鲜活刻度。

人居环境更有品质

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9.4亿人生活在城镇。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让人民宜居安居,始终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195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到2023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35平方米——透过数据,能看出青岛城镇居民人居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公租房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从城中村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一项项住房保障举措正在“一砖一瓦”中落地见效,垒砌起千万民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美好愿景,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如愿选到了理想的楼层,讨了个好彩头!”今年3月份,市民李健夫妇如愿选中一套位于京口路的保障性住房,作为来青务工的新市民,随着房子有了着落,他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

去年,青岛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李沧区京口路、市北区开封路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建设房源共计3613套,如今即将全面主体封顶。两个项目严格按照“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要求,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好房子”。项目均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规划有健身空间、健康跑道、助老服务设施、邻里坊等生活服务设施,让更多在青岛奋斗的工薪收入群体实现“居有其屋”的安居梦想。

这是青岛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新版《住宅项目规范》今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多地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好房子”建设。《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十分细致,明确要求增加室内空间,比如厨房操作台面长度要大于3米,灶台前要留出至少1米宽的走动空间等。青岛在今年发布的楼市“12条”和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中,也明确了“好房子”的建设路径。

对购房者来说,“好房子”新趋势和新标准最实惠的影响是“得房率高的房子性价比也更高一些”。“传统高层住宅得房率多在75%左右,我们的项目通过优化飘窗、阳台以及公共区域等空间利用率,使高层住宅的得房率达到近90%。”据海信臻悦项目营销经理骆臣城介绍,“好房子”得房率的跃升,意味着购房者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这些变化正是住宅建设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的注脚。

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不仅要实现住有所居,还要追求生态宜居。

近三年时间,青岛完成70个山头公园的整治,建设口袋公园302个、绿道336公里、林荫廊道145条、立体绿化322处。

如今,近千个公园散落在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里,在草坪上练瑜伽、在公园里淘手作、在樱花树下看沉浸式表演……这些公园已不单纯是“城市绿肺”,更成为千万市民亲近自然、共享美好的生态会客厅。

城市服务更加多元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定位要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生活性服务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方面。有专家认为,各地应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托育、家政、即时零售、文化休闲、健康医疗等服务和业态,提高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度,使城市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养老和托育是重大民生工程。创新养老育幼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一老一小”代际融合社区、全龄友好型城市逐渐成为解锁“宜居城市”的幸福密码。

在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湘东社区,儿童和老年人占比达到了40%。“小区居民都是通过购买商品房而聚集在一起的,是典型的新建城市社区。”据湘东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迁入家庭多、缺乏融入感的现状,社区从“一老一小”入手,高标准打造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湘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中儿童心理咨询室、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活动场地就占了2000余平方米,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场所。

除此之外,青岛还构建多元服务场景,让老百姓家门口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比如在“家门口”打造健身圈,让运动触手可及。在风景秀丽的浮山森林公园西坡,青岛规模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全新亮相,即将面向公众开放。羽毛球场、篮球馆、网球场、乒乓球馆应有尽有,屋顶还打造特色户外运动区,让市民在绿意盎然中尽享运动激情。

建设好人民城市,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停车是居民最普遍的民生需求之一,关乎体验感、幸福感,尤其是景区和老城区停车问题亟须解决。近年来,青岛坚持“因地制宜、挖潜增量”,增加泊位供给,在全市建设公共停车场291个、配建泊位10.6万个。

除了千方百计增加泊位供给,青岛还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统筹停车资源。截至目前,该平台成功接入1600个经营性停车场,整合46.3万个泊位,构建起全市统一的停车大数据中心,真正实现停车信息“一网统管、一平台运营”。

“宜居”并不只是城市生活的维度,也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长远未来。当城市稳稳托举起每一个普通人的幸福,在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篇章中,必将写下最温暖的注脚,涌动出更澎湃的发展动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12 07:40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