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攀岩、冲浪:青岛成为重要“目的地”
市场扩容 玩家涌入
●数据显示,青岛攀岩相关企业达137家。自2020年至今,青岛攀岩相关企业年度注册量持续增长,其中2024年全年注册30家相关企业,达近10年注册量的峰值,今年年内的注册量已达24家。与此同时,攀岩培训、主题文旅定制及专业赛事等配套服务日益丰富,有效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青岛完成了从无人组织冲浪到有冲浪俱乐部,再到现在商业化模式比较成熟阶段的转变。业内人士分析,青岛石老人、流清湾等浪点全年接待游客的容量可达30万人次,叠加培训、住宿、餐饮、观光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喜欢攀岩的人越来越多了。
今年6月,中国选手在国际攀联(IFSC)世界杯攀岩赛男子攀石赛上实现了中国在世界杯攀石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在青岛的资深岩友们看来,这个奖牌的含金量不仅证明了中国攀岩培训体系的成熟,也折射出攀岩运动在中国日益壮大的群众基础。
攀岩爱好者的增长,岩馆经营者的感受最明显。“最初几乎都是贴钱干,”在青岛经营岩馆多年的赵先生说,“今年流水大概能有30到40万元,可以说是创了新高。”
攀岩热不是凭空而来。由上海体育大学和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飞盘、射箭、攀岩、桨板等上手快、趣味性强,同时具有较强社交属性的运动项目,逐步从所谓的小众、新型运动发展成为大众、普及的运动项目,有效拓展了体育消费领域。
在这波消费热潮中,青岛凭借优质的山、海资源,在攀岩、冲浪等消费场景的构建上崭露头角,成为国内重要的“目的地城市”,吸引八方来客,并以运动项目为原点,带动消费实现裂变。
攀岩攀上“小高峰”
青岛的攀岩文化起步较早,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多年前,民间就聚集了一批攀岩“发烧友”。而这主要得益于青岛数量丰富的天然岩场。
“仅岩壁攀岩,青岛就至少有四五百条路线,在全国都数一数二,如果算上抱石,数量更是惊人。”“攀龄”超过20年的赵先生回忆,他在10年前,几乎每到周五晚上都要接待一波从北京、上海来的攀岩爱好者,为他们定制攀岩、爬山路线,周日晚上再送他们去机场。一位来自外地的攀岩爱好者表示,曾在青岛待了5个攀爬日,完成了很多线路,但更多来不及涉足的线路让他倍感遗憾。
大约在2018年前后,出于生态保护和森林防火等考虑,青岛周边的野外攀岩区域受到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攀岩爱好者的活动重心逐渐从野外转向室内岩馆。
岩馆的正常运营需要用户基数的支撑。赵先生较早进入岩馆运营行业,刚开始消费者不认可,他的岩馆根本不赚钱,一年连几万块钱的房租都赚不出来,“当时消费者对这项运动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比如成年人想尝试,同行者可能阻止说这是给小孩子玩的;孩子感兴趣,家长又觉得太危险,最终导致参与者寥寥。”岩馆开了关,关了开,直到2023年左右,赵先生才真正觉得“不一样了”。“如今消费者对这项运动的接受度显著提升,不管大人小孩,过来咨询的不再是能不能爬,而是怎么爬。”赵先生说。
赵先生的感受印证了攀岩运动被大众接受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奥运会等赛事的“种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触攀岩。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攀岩爱好者的数量激增了50倍,截至2023年约有50万人,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随着攀岩运动的普及,参与者的消费投入也显著增加。中国登山协会官方网站发布的《2023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岩馆门票与装备支出明显增加,近43%的参与者年投入超过5000元。
这期间,青岛攀岩相关的消费场景也迅速增多。企查查数据显示,青岛现存攀岩相关企业137家。自2020年至今,青岛攀岩相关企业年度注册量持续增长,其中2024年全年注册30家相关企业,达近10年注册量的峰值,今年年内的注册量已达24家。与此同时,攀岩培训、主题文旅定制及专业赛事等配套服务日益丰富,有效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如今,攀岩正快速向低龄化演进,赵先生介绍,自己俱乐部长期上课的青少年就有四五十人,针对青少年的培训成为岩馆重要、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逐渐升温的消费热情中,这个暑期,赵先生的室内攀岩馆迎来了客流小高峰,“今年收益还不错,虽然受场地限制,岩馆规模不大,但预计一年的流水也能有30到40万元,可以把岩馆的投资成本赚回来,与往年相比有了不小的提升。”赵先生说。
此外,青岛近年来积极打造攀岩硬件设施,在全国脱颖而出,成为重要攀岩赛事的承办城市,推动从赛事到消费的流量转化。日前,第21届中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莱西市体育中心攀岩场开赛,作为全国著名的攀岩三大赛事之一,本次大赛吸引包括参赛选手在内的客流1500余人次,拉动酒店餐饮、购物休闲旅游、出租物流等行业消费100万余元。据悉,作为全国规模居前的攀岩基地,莱西已先后承办了中国攀岩速度系列赛、山东省攀岩锦标赛等国家、省级攀岩赛事10余场。
冲浪“冲”出新流量
和攀岩一样,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青岛站在了冲浪运动的风口之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青岛拥有优质的沙滩和适宜的潮间带,浪的高度比较稳定,天然浪场就可以同时满足竞技和教学需求。“而且石老人海水浴场是国内唯一地铁直达的浪点,其他城市的浪点,位置都比较偏僻,交通也不便利,对消费者而言,时间和金钱成本都要高一些。”
自2022年以来,来青逐浪的爱好者明显增多。据冲浪俱乐部经营者王天祥观察,今年该运动参与热度持续攀升,其所经营的流清湾冲浪俱乐部目前接待的消费者数量已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另一位在崂山经营冲浪俱乐部的负责人也表示,近几年,学员数量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
在快速升温的消费热情中,来自外地的流量占据“大头”。“俱乐部接待的外地消费者占比超过80%,主要来自北京、天津以及部分南方城市。一个武汉的女孩从端午节至今已经来了三次,几乎有长假必来,一待就是三五天。”王天祥表示。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流清湾已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其中冲浪爱好者比例明显增加。
不仅冲浪的人群在扩大,参与者的人均支出也在变多。“以前大家学习冲浪普遍选择3至6节的入门级课程,费用多在3000多元。现在普遍选择5至10节的进阶课程,带动培训客单价实现翻番。”王天祥介绍说,“暑期期间我们还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夏令营,人均收费在7000元左右,今年已经办了两期了,非常受欢迎。”
冲浪运动的快速普及和爱好者消费意愿的持续提升,推动相关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据悉,近四五年间,青岛完成了从无人组织冲浪到有冲浪俱乐部,再到现在商业化模式比较成熟阶段的转变。截至目前,全青岛至少有20家冲浪俱乐部,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水平已追平去年全年。
冲浪运动正逐步成为青岛滨海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目前,青岛条件比较成熟的浪场主要在石老人、流清湾、金银沙滩等地。据业内人士分析,保守估计,青岛浪点全年接待游客的容量可以达到30万人次,叠加培训、住宿、餐饮、观光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