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物共生!岛城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力”
生物多样性,不仅维系着地球的生机与活力,更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主要聚焦重点区域,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为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监管能力提供科学支撑。记者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大泽山、浮山一期)已经顺利通过评审验收。该项目自2024年5月启动,由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观鸟协会、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主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初步完成大泽山和浮山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包括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的种类、珍稀濒危状况等。
大泽山优先区域目前已调查记录生物物种1518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707种、陆生脊椎动物208种、昆虫403种、大型真菌200种。浮山优先区域已调查记录生物物种1026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397种、陆生脊椎动物204种、昆虫278种、大型真菌147种,其中不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濒危、易危、近危物种。已发现各类新记录物种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2种、入侵物种38种。
我市新记录物种:韩国林蛙
科研人员在开展大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调查时,通过走访得知,该区域历史上有疑似林蛙的分布。为确定大泽山林蛙的种类,科研人员根据其习性开展了专项调查并成功发现了4只,证实为韩国林蛙,为青岛市本土原生林蛙种群,刷新全市新记录物种。韩国林蛙是一种体长4~5厘米的小型蛙类,体形修长,后肢发达,趾间全蹼;背部皮肤光滑,呈棕褐色或红棕色,常带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两眼间具深色倒三角斑,背部中央有一条浅色脊线;腹部乳白色,喉部雄性呈浅黄色,分布于中国山东昆嵛山以及韩国、朝鲜等地,此外,近些年在辽宁省也有发现。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已知林蛙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韩国林蛙理论上为青岛市本土原生物种,但由于各种原因,青岛市已有野生动物物种名录中无相关记载,科研人员在针对崂山等适宜林蛙栖息的生境区域进行广泛调查后仍未发现该物种,推测原因为本土物种已被引入种——太行林蛙取代。可见,人类活动大规模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我市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这也是记录到林蛙的意义。
全省鸟类繁殖新记录:苍鹰
苍鹰在中国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长白山,西北的天山山脉以及西南高海拔森林如四川、云南等地。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的深入,在华北地区其他省份也陆续记录到苍鹰零星的繁殖行为。2022年6月,科研人员在大泽山区域调查时曾观察到成对的苍鹰同时出现,并发现有明显的繁殖行为,但由于未能找到巢穴或幼鸟,未能明确证实繁殖。而在本次调查中,科研人员成功定位了苍鹰的巢穴并拍摄到刚离巢的幼鸟,证实了苍鹰在大泽山区域的繁殖事实,这也是全省首笔记录。此外,2024年12月,科研人员还在大泽山区域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记录到5只不同的苍鹰个体,其中包括两只羽色特别白的个体,推测为albidus亚种,这也是青岛地区的首次记录。
“发现的过程很不容易,不知走了多少山路,蹲守了多少时间,好在努力终有回报。”青岛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徐克阳介绍,现在6种鹰属猛禽,青岛已经确定了5种有繁殖,还差松雀鹰这一种,希望能够在下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它繁殖的身影。
另外,调查中同时拍到北鹰鸮的成鸟和幼鸟,这也是青岛市的首笔确切繁殖记录。
杂色山雀属于罕见物种,青岛历史上有过3次记录,但是都没有影像资料。本次调查中,这只“爱唱歌”的山雀是通过“歌声”吸引了科研人员的注意。它在大泽山区域从3月停留到5月,经常长时间站在树顶大声鸣唱,最终被科研人员成功定位,获取到宝贵影像。杂色山雀具有鲜明的羽色特征,头部和喉部为黑色,脸颊白色,头顶呈红褐色;背部和翅膀呈灰蓝色,背部有一块栗色斑块。
猛禽迁徙重要通道:浮山
猛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旗舰物种,其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可反映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和完整性。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已在猛禽迁徙路线建立猛禽监测点,在每年的春秋迁徙季节定期进行猛禽种类和数量监测。浮山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但面积相对较小,由于空间有限,鸟类之间的互动和迁徙动态也更为集中和明显,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好的观察条件。科研团队在为期14天的秋季猛禽监测中,记录到18种日行性猛禽,总数近700只,常见的包括赤腹鹰、普通鵟、雀鹰。
记者曾经跟随青岛市观鸟协会在浮山上“蹲守”过猛禽,协会会员们会长时间拿着望远镜望向空中,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们在户外一站就是大半天。每当发现猛禽的身影,他们就会欢呼雀跃。
每年的9月份到11月份,青岛作为鹰、隼等猛禽的迁徙过境地,都会有大量猛禽出现。此时,随着一场又一场冷空气的袭来,凤头蜂鹰等鹰群在天空频频现身,岛城的观鸟人也迎来了观赏猛禽的最佳时节。青岛市观鸟协会相关人员表示,青岛市猛禽观测点主要位于浮山、太平山、午山等地。
据青岛市观鸟协会调查观测,近年来秋季迁徙期途经青岛的日行性猛禽已达25种,其中包括金雕、白肩雕、草原雕、乌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偶尔还会出现数量的大爆发,近几年已经多次出现“千猛日”。所谓的“千猛日”,就是一天之内会观察到上千只猛禽从浮山一飞而过的壮观景象。青岛过境数量最多的猛禽是红脚隼,某些地点一天之内可以看到几百只过境,除了山区,平原地区也会有很多红脚隼过境,尤其是农田区域。
/ 新闻延伸 /
你我携手共同呵护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大泽山与浮山是青岛“山海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着差异化的保护挑战:大泽山是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基因库,需重点保护苍鹰、松雀鹰、貉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浮山作为城市“生态孤岛”,核心价值在于维系猛禽迁徙通道及濒危鸟类的最后避难所,但其山体四周被城市建成区完全包围,植被结构单一化特征明显,且人为干扰现象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公众共同参与,倡导培育简约健康、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尊重野生生物节律、习性和生活空间,尽量减少干扰,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家园。
据悉,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大泽山、浮山二期)也正在进行,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结束。根据青岛市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全市将逐步开展13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提供科学支撑,切实将保护成效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民生福祉,让公众共建共享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本版撰稿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魏铌邦 通讯员 赵雁华 葛晶晶 邵蕊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