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0余项暖“新”举措,守护“赶时间的人”
提起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这些新就业群体,“四季无休、三餐不定、两脚不停、一心赚钱”的“画像”描摹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赶时间的人”,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拓展“骑手驿站”等服务阵地,实施“骑手安居工程”,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打造公益托管班、暑期课堂……日前,青岛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总工会及部分行业党委集中推出第二批48项暖“新”举措。各区(市)结合实际和新就业群体需求,相继推出“友好商圈”建设、青年夜校、法律服务等具体举措,涵盖了权益维护、技能提升、健康关怀等各方面,让更多新就业群体在青岛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为构建和谐共融的城市生态注入新活力。
司机之家:
让卡友“车有所栖、心有所系”
吃口热乎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但对常年“以车为家”、奔波在路上的大货车司机来说,却是长途运输工作中难得的“小确幸”。
晚上7点,大货车司机孙亮卸完货直奔位于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的开投集卡中心暨“车先锋”党群服务中心。在园区里停好车,他回到“卡友公寓”,房间里配备了一张大床、桌椅、空调和24小时热水。吃完晚饭,冲了个澡,孙亮躺在了舒服的床上。
“以前出去运货,晚上找不到停车场,就在路边一停,在车上睡一宿,不仅影响交通还不安全。吃饭更是凑合,走到哪就随便找个路边摊对付两口。”42岁的孙亮从东北老家来青,当货车司机已经17年了,“以车为家”早已成为他习惯的生活方式。
上个月,他经公司车队朋友介绍,来到“车先锋”党群服务中心。“这个公寓每月租金700元,比我过去在外面租房还便宜。更重要的是园区配套完善,停车、就餐、洗浴、车辆维修一应俱全,太方便了。”孙亮表示,中心实惠、便捷、周到的服务让自己有种“回家”的感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货车司机来这里停靠、入住。
西海岸新区坐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两个亿吨大港,物流企业超2900家,日均活跃集装箱卡车7万辆次。长期以来,货车司机面临“停车难”“找货难”等诸多困难。为破解货车司机群体的急难愁盼,西海岸新区将一片闲置的老旧厂区改造提升,今年4月,开投集卡中心暨“车先锋”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全省范围内面向大货车司机群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服务园区。
园区紧临前湾港区,占地270亩,可容纳1200辆大货车停泊。“车先锋”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司机之家、新时代区域共享职工之家、“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等功能。24小时停车费20元封顶,15元钱可在“卡友餐厅”吃上四菜一汤,特惠公寓大床房一天仅需59元……在这里,货车司机的生活成本大大降低,还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中心建成启用前,我们做了大量调研,与有关部门和大货车司机座谈交流,充分了解司机群体的实际需求,将关怀服务渗透到货车司机生产生活各环节。”“车先锋”党群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黄岛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毕淑娜介绍,中心从“党务、政务、法务、警务、家务”五务入手,精心梳理出24类75项服务清单;引入40余家货车服务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停车、年审、维修、充电、交易、金融的完整服务链;链接政府部门、法律机构、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组建服务合伙人队伍,提供义诊、调解、培训等60余项公益服务,让货车司机“车有所栖、心有所系”。
“友好商圈”:
外卖骑手的“暖心港湾”
顶着烈日一路奔忙,中午送完十几单外卖,美团骑手聂海泳来到新城吾悦广场附近的暖心驿站。推开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他摘下头盔,擦了擦汗,接了杯水一饮而尽,随后倚靠在沙发上给手机充起了电。
“我平时都在这个商圈附近跑单,忙完高峰期,没单的时候就来这歇歇脚。”聂海泳说。驿站功能完备,不仅配备了桌椅、空调、饮水机等家具电器,驿站旁还有充电柜,可满足骑手电瓶车充换电需求。“以前没有这驿站,我们夏天就找个树荫,冬天就到商场里坐会。夏天热得中暑,冬天冻得脸上长冻疮,这些很多骑手都经历过。”当骑手7年,说到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聂海泳有些感慨。
“社区和商圈给我们提供驿站休息,我们也把这里当自己的家一样,自觉维护环境。”聂海泳说。驿站采用骑手自主管理模式,墙上张贴的驿站公约,写明了垃圾进桶、有序停放车辆、禁止吸烟等事项。驿站每天接待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50余人次,但环境设施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梦时代—吾悦商圈是西海岸新区消费和文旅产业的集聚中心,商圈占地22万平方米,汇聚了1200余家市场主体和305个知名品牌,旺季日均客流量5万—11万人次。这里因此也集聚了众多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
为了给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港湾,去年6月,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兴港路社区联合新城吾悦广场等共建单位,通过党建联建机制共同打造暖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换电、歇脚休憩、饮水热饭等8项贴心服务。商圈内,部分小吃店、影城等商户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友好商户”,为骑手们提供免费粥品、八折用餐、观影折扣等优惠。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还将每月7日、17日、27日定为商圈的“骑好”服务日,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手机贴膜、健康义诊等公益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3000余人次。
上个月,西海岸新区举行7·17骑士节主题活动,发布首批6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推出“友好商圈”建设16条措施,从“阵地友好、服务友好、成长友好、权益友好、治理友好”五大维度精准发力,全力构建尊重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友好生态。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高标准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友好食堂’‘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为‘城市奔跑者’构筑身边的温暖港湾。下一步,我们将织密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助力新就业群体安心工作、温馨生活。”西海岸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闫明智说。
公益托管:
娃有人管,工作安心
早上8点半,外卖骑手杨勇把儿子杨文新送到李沧区旭东社区暖新驿站,随后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晚6点,他骑车来到暖新驿站接儿子放学。“爸爸,看今天老师带我们做的冰箱贴!”一见面,杨文新就兴奋地向杨勇展示自己的“成果”。
“多亏社区开的暑假托管,孩子有了去处,我们干活也安心。”杨勇说,“以前一到寒暑假就犯愁,孩子没人管,只能自己呆在家,有时候一看电视就是一天。”杨勇的话道出了不少新就业群体家庭的假期困境。
作为李沧区典型的“商圈嵌入式社区”,旭东社区被万达广场、银座商城等7座商业综合体环绕,周边聚集着3000余家商铺和20栋写字楼,成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生活集聚区。今年6月,李沧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对300个新就业群体开展需求调研,其中,83%的家庭面临“孩子无人看管”“沉迷电子产品”等问题。
为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照护难题,李沧区委“两新”工委、青岛恒星集团、李沧区社区治理公益基金联合发起“暖骑新途·融城计划”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项目,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打造“暖心护航营”,目前已在旭东社区暖新驿站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免费托管。
李沧区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优势作用,引入专业社工团队定制“托管+教育+成长”的三维服务方案,托管课程兼顾课业辅导与兴趣培养,避免“只托不管”;社工团队链接社会资源,邀请阅读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特色课程;青岛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其中,将普通话推广课程、国防科普课程带到孩子们身边。
这场跨越整个暑假的守护,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托管难”的问题,也让他们在忙碌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牵挂的温暖。这份温暖,正通过一个个奔跑的身影、一张张笑脸,成为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
推进“骑手安居工程”,打造暖心居住环境;成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团,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解服务;拓展暖心驿站,提供休息、如厕、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各级各部门,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已发布暖“新”举措160余项,开展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活动800余场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暖心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青岛将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全面提升暖“新”服务举措实施效能。依托“新新向党”系列活动,构建新就业群体全周期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关爱资源有效聚集,让服务举措精准触达一线,把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刘佳旎)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