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在新区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近日,黄岛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执法检查组,深入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种植基地一线,开展了一场全面深入的中医药领域执法检查,以法治力量为千年国粹的传承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一线“把脉”,精准聚焦关键环节
深入医疗机构“查诊疗”。在区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等地,检查组仔细翻阅病历、处方,核查中医诊疗服务规范执行、特色技术应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及医保政策落地情况,关切询问患者就医体验,确保服务优质可及。
紧盯生产流通“溯源头”:走进中药饮片仓储库房,严格对照《药品管理法》及GMP规范,检查原料采购、质量控制、储存运输全链条管理,严把从“原料”到“成品”的质量安全关,守护群众“舌尖上的药香”。
探访药材基地“固根本”:实地考察艾草种植加工基地,详细了解规范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残留管控情况,强调从“田间地头”到“患者床头”全程质量追溯的重要性,夯实产业发展的源头根基。
汇智“开方”,共谋传承发展良策
检查组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区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关于中医药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并广泛邀请中医药专家、行业代表、医疗机构负责人畅所欲言,聚焦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现在新区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多为针灸理疗类的同质化项目,老百姓未享受到鲜明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丁宝国代表在座谈会上就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点出了存在的问题。
“新区道地中药材产业规模不够大,知名中医药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基础也相对薄弱,好多民间流传的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处方技术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收集整理,我们要在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发展问题上加把劲。”赵宏代表说道,与会人员就这个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法治“护航”,推动中医药焕发新生
基于扎实深入的检查和充分务实的研讨,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形成了高质量的执法检查报告,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中医药法律法规在新区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推动基础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共享中药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的“旗舰”科室。优化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构建“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探索“线上处方+线下配送”模式,打造区域性中医药健康品牌。
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和医疗科研机构依法开展产品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加大对中医药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统制药技艺的保护和继承。全面收集整理临床疗效确切的民间中医药验方,挖掘我区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
要打造中医药优秀人才队伍。完善优化师承制度,通过跟师带徒、脱产进修等形式,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积极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计划,满足中西医结合人才供给。健全各级中医骨干医生定期到基层坐诊带教机制。
要加大中医药发展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中医药服务收费标准。探讨将效果良好的中医治疗方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增加中医优势病种目录,结合新区高发病遴选中医优势病种目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守护好、发展好中医药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黄岛区人大常委会此次中医药执法检查,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服务中心大局、回应民生关切的务实之举。在法治的坚实保障和各方共同努力下,黄岛区中医药事业必将根深叶茂、生机勃发,为守护新区百姓健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医智慧”和“健康力量”。
文/见习记者 戴洁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