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到2027年,青岛地铁90%业务场景实现AI赋能应用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在青岛加快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是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
在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上,青岛地铁垂域大模型、11个智能体及“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这是继今年4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青岛地铁研发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青首发后,国内首个践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融合目标的业主单位核心成果,为城轨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构建“人工智能+”16521攻坚行动体系
基于政策引领和问题导向,青岛地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轨行业的应用,在4月首发的城轨行业大模型基础上,研发了以“混合专家型大模型+26个智能体”为架构的青铁大模型和智能体。在大模型的研发应用实践过程中,重点完成了四项关键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青岛地铁规划并编制了“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二是采用业主主导、生态联创的组织方式,构建了“内部伴随+外部联创”研发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应用;三是遵循场景牵引、数据驱动的实施路径,青铁大模型以城轨行业大模型为基座,构建了“大模型+小模型”的混合专家型大模型,参数达到百亿级;四是依托模型融合、垂域适配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建造、运行、运维、企管四大板块业务场景的100%覆盖。
在数智融合方面,青岛地铁将人工智能与城轨业务进行了深度匹配,发布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城轨总体规划,同时创新构建了“业务目标导向、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数据治理体系,全面赋能建造、运行、运维和企管四类城轨业务。
在绿智融合方面,青岛地铁全力推进“智慧赋能绿色、绿色拓展智慧”的双向驱动,以智慧技术赋能绿色城轨,提出2030年实现“节电30%、降碳50%”的总目标。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智慧大脑,构建“人工智能+绿色城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智能调控型虚拟电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聚合调控地铁内部及周边分布式可调资源,深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全面应用智慧能源管控,推动线网级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全面应用;深度推进多系统协同节能,应用车辆—信号—供电多专业耦合节能技术,构建多系统协同优化的人工智能模型,“用智慧让绿色更绿色”,形成“1+1>2”的新质生产力形态。
在双业融合方面,青岛地铁以人工智能为引擎,驱动“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业深度融合,已牵头成立了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
此次发布的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全要素、全过程、全领域”三大维度,构建“人工智能+”16521攻坚行动体系,即锚定“构建人工智能与轨道交通、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1个总目标,坚持“系统规划、以人为本、问题导向、场景驱动、科产融合、与时俱进”6大基本原则,实施“算料、算法、算力、平台、安全”5大AI基础设施行动和“人工智能+轨道交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2大主营业务AI赋能行动,构建1套保障体系。
方案提出,力争2027年90%业务场景实现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赋能应用,推动“业务重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数据共治”四大转型,构建高度智能、人机协同、业务融合、流程集约、共创分享的双主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大模型、11个智能体率先出镜
此次发布的大模型,围绕青铁业务场景需求,构建了“1+26”智能应用体系。以城轨行业大模型为技术基座,青岛地铁率先研发了设备维修类、乘客服务类、应急处突类11个智能体,形成覆盖建造、运行、运维、企管核心场景的L4级多智能体协同体系。该系统通过整合城轨垂直领域核心能力,实现检修排程、故障诊断、报告编写、工单填报等高频应用场景AI化,显著提升了跨专业故障处置与业务联动的效率,为智能体规模化应用筑牢了技术根基。
在实际应用中,以乘客服务智能体为例,已实现“进站帮扶—途中衔接—出站引导”的全程服务闭环。例如,当识别到大件行李乘客时,系统自动分析乘客类型及实时位置,并调度就近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后,立即前往乘客所在位置提供相应服务。与此同时,大模型还将通过智慧车站系统小模型把乘客服务需求同步至目的地车站。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后,可精准规划接站点位,服务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
据测算,随着智能体场景全域覆盖,青岛地铁乘客主动服务提升超60%、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60%、成本降低超30%。预计到2028年,506公里线网全面建成通车后,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超10亿元。
青岛地铁将加快其他业务智能体的研发及应用,依托城轨行业共研体和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应用导向、场景牵引,积极探索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协同共建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向更多场景延伸,持续完善智慧城轨生态。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产业变革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对地铁企业而言,‘人工智能+轨道交通’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更是‘抢答题’——既是顺应时代浪潮、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关键,更是深化改革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扛起国企使命担当的要求。”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示,青岛地铁将以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与各方携手,共商场景、共研技术、共促发展,打造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标准体系,以AI为引擎、以数据为燃料,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智能时代的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共同为城轨行业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文 梁超/图)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