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花钱就能“洗白”案底?律师提醒警惕 “轻罪封存”骗局

直播间截图。(来源:社交平台直播间)

信网9月4日讯 “家人们!法律新规大变天,轻罪封存直接给‘知错能改’的人开重生外挂啦!把案底‘封印’,普通人查不到,考公、进大厂都不受影响!”这样的话术最近在直播间、社交平台上疯狂刷屏,还有社交平台账号用“太突然了!轻罪封存!又变了!”当标题,宣称“新规给真心悔过的人多一扇重新出发的门”,把轻罪封存说得像“人生重启补丁”。信网调查发现,成年人轻罪封存制度尚未正式落地,制度落地前,任何承诺“提前办理”,全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

直播间话术 “套路深” 内部名额还能加急办理全是忽悠

打开短视频直播间,主播穿着“律师袍”,身后摆着“法务咨询”背景板,对着镜头声情并茂:“以前犯点小错,比如醉驾、小盗窃,案底像影子黏一辈子,考编、进大厂直接‘一票否决’!现在不一样了,符合条件的记录能‘封印’,评论城市+罪名+刑期。”

有的甚至把轻罪封存、律师事务所名字和编号公然打在直播间上,与网友互动。一旦问到怎么办理?费用多少?主播却不回复,只称后台发罪名+刑期,在线评估。

在社交平台上有账号用“太突然了!轻罪封存!又变了!”当标题博眼球,文中宣称“法律新规大变动,给‘知错能改’的人开重生外挂”,说以前轻微犯罪记录像“狗皮膏药”甩不掉,现在给真心悔过的人“多一扇重新出发的门”,还把符合条件的记录封存说成给人生装了“重启补丁”。

信网注意到,这些账号不会公开办理费用和办理方式,而是会引导用户私信,然后发来“定制方案”,让用户签订《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小红书上有用户宣传轻罪封存。(来源:小红书)

未成年人轻罪封存制度已实施 成年人轻罪封存还未正式实施

据从事法律的业内人士介绍,这份《法律咨询服务合同》其实是一种诈骗手段。这份《合同》不会提任何“保证办理轻罪封存” 的条款,只强调“提供咨询服务”,等到办不成要退款,骗子就拿“已履行咨询义务”当借口,说“不是没办,是你条件不够”,让消费者维权时拿不出“对方承诺办理封存” 的直接证据,陷入被动。也有的说拿钱走动了关系,但办不了,直接扣除用户20%的中介费,将剩余的80%退还给用户。

信网查询了解到,事实上,未成年人的轻罪封存制度早已落地,制度明确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记录会自动封存。成年人轻罪封存制度还未正式落地。202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启动了内部试点,信网咨询上海检察院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试点只是方向性探索,并不能办理。具体哪些情况能封存、怎么封存、需要什么流程,都没有出台细则,也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能提前办理’。”

律师:花钱办理全是诈骗

“犯罪记录封存是法定程序,绝不是‘花钱能办’。”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仪佳祺律师表示,根据中国法律,犯罪记录由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统一管理,任何篡改、买卖记录的行为都涉嫌违法,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而且即便未来成年人轻罪封存制度正式实施,大概率会像未成年人制度一样自动封存”,裁判生效后由司法机关自动封存,不需要个人申请,更不需要花钱找关系。说花钱能办轻罪封存,不管是内部渠道还是试点名额,全是骗局。制度落地前,任何承诺‘提前办理’的,都是想骗你的钱。”仪佳祺律师提醒道。(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04 14:26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顾青青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