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仔裤+香云纱=新潮流?青岛不少“00后”如今爱上买布料做衣服
在台东一家布料市场,一位年轻的顾客拿着手机里存好的新中式马甲图片,正和摊主讨价还价:“这款香云纱面料做件马甲,包工包料500块能拿下吗?”摊主麻利地展开布料:“小姑娘眼光好,这是正宗南河泥染的香云纱,手工费260元,料子一米350元,算下来600块,给你包个盘扣。”这样的对话,如今每天都在岛城各大布料市场上演。社交平台的流量赋能,让一度被边缘化的传统布料市场重回大众视野。年轻人带着设计图淘料定制,中老年消费者重拾来料加工的老传统,经营户们感慨:“干了几十年,今年特别红火。”定制服装价格仅为品牌成衣的一半甚至更低,缝纫夜校、手工制衣工坊顺势红火,传统缝纫经济在消费升级与文化回归的驱动下焕发新生。
年轻人扎堆布料市场
定制成新潮流
“以前来买布料的多是中老年人,现在三分之二都是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陈女士和丈夫在台东附近经营了30多年的布料生意,看着店里络绎不绝的年轻顾客,她难掩兴奋。她的摊位上,香云纱、宋锦、真丝绒等传统面料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墙上挂满了顾客定制的新中式服装成品,随时供年轻人参考。
“从日常穿搭的马甲、衬衫,到正式场合的旗袍、大衣,甚至是婚礼礼服、亲子装,年轻人都愿意选择定制。”陈女士介绍:“现在年轻人定制大衣的特别多,含绒量15%的羊绒大衣,包工包料1000多块,比商场成品便宜一半以上,还能根据身高体型调整版型。”
社交平台的传播力,是这场消费变革的推手。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裁缝”“布料市场”“学做衣服”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高性价比与个性化表达,成为年轻人选择定制的主要原因,在社交平台年轻人分享着从布料市场淘料到成品上身的全过程:“商场里一件香云纱旗袍要3000多元,自己淘料定制只要1200块,面料还能选更好的纯真丝。”“定制的衣服版型贴合,还不会撞款。”
年轻人的涌入,也让传统面料焕发新活力,香云纱的复古肌理、宋锦的金线光泽、真丝绒的软糯质感,通过社交平台的视觉化呈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潮流”。“以前觉得香云纱是老年人穿的,现在看小红书上博主搭配牛仔裤、运动鞋穿,特别洋气。”在台东步行街的一家布料市场,一位年轻顾客拿着一块印着四叶草图案的香云纱,准备定制一件短款马甲。她说自己已经在布料市场定制了3件新中式服装,每次穿出去反响都挺好,不少朋友还向她询问衣服有没有购买链接。
据《2025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18岁至35岁群体中,选择“自行采购布料制作衣物”的比例三年间增长了280%。消费需求的转变也在重塑布料市场服务升级。过去以批发为主的布料商家,纷纷调整经营策略,推出零剪零售、包工包料、来图定制等服务。在台东一家布料市场记者看到,店里不仅划分出面料展示区、样品陈列区,还专门准备了测量工具和设计图册,顾客可以现场选料、确定款式、沟通细节。
经营户转型破局
缝纫经济焕发新机
“干了40年服装裁剪,从去年龙年开始来定制的年轻人明显多了。”60岁的孙云是服装行业的老兵,从服装学校毕业后进入服装厂,后来自己摆摊做布料、服装定制生意,见证了行业的起起落落。在她看来,今年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消费需求升级与经营模式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几年,面对电商冲击,线下布料市场曾一度陷入困境,不少经营户选择转行。而坚守下来的商家,纷纷拥抱新变化,有的商家开通微信、抖音账号,线上展示面料和成品;还有的店铺提供“一站式服务”,从面料推荐、款式设计到裁剪制作,全程跟进,满足不同顾客需求。
在孙云看来,定制服装的价格优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面料采购成本低,经营户直接从厂家拿货,省去中间环节;二是运营成本可控,摊位租金比商场店铺低不少;三是没有品牌溢价,同样品质的面料和工艺,定制价格仅为品牌成衣的30%至50%。“商场里卖2000多元的宋锦马甲,我们定制只要600块,面料完全一样,手工甚至更精细。”孙云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定制需求的增长,岛城布料市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布料供应商、专门的裁剪工户、缝纫工、修改工坊,甚至还有第三方面料检测服务。孙云的摊位旁边,就有专门做手工盘扣的商户,15元一对的基础款盘扣,20元一对的宝相花盘扣,能满足不同款式的需求。“以前做一件衣服从裁剪到缝纫要花好几天的时间,现在缝纫、盘扣等可以外发加工,效率提高了不少。”
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创新,让定制服装更具附加值。在青岛布料市场,不少经营户都有几十年的服装制作经验,精通旗袍、中山装、大衣等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他们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推出的新中式服装既保留了东方美学,又符合当代人的穿着习惯。“纯中式的款式太老气,现在年轻人喜欢休闲风,我们把旗袍改成A字版,把马甲做成宽松款,搭牛仔裤、运动鞋都好看。”孙云展示着一件刚做好的香云纱马甲,领口的盘扣和衣身的拼皮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显得时尚百搭。
缝纫夜校红火
手工经济成新增长点
定制热潮的背后,是手工技能需求的激增,这也间接催生了缝纫夜校的红火。在全国各大城市,面向成年人的缝纫培训班遍地开花,课程内容从基础的裁剪缝纫,到旗袍盘扣、大衣制作,应有尽有。
青岛市市北区南宁路25号曾经是青岛服装二十五厂老厂房,如今已经焕新升级成了一家名为“设计宇宙”的时尚产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负责人江世祥介绍,从今年5月份开始,基地开设了“裁缝夜校”课程,前来咨询报名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以前学缝纫的多是想进厂打工或者是想省钱自己制衣的中年人,现在来上夜校的大多是年轻人,有人为了兴趣,有人为了减压,还有人是为了体验一把自己制作衣服自己穿的感觉。”江世祥说。
“夜校的火爆程度远超我们预想。”江世祥介绍,今年上半年,有一位老客户提出下班后想找地方学手工,于是他便请来老师,5月份开出首期6人制小班课,没想到课程花絮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咨询量瞬间爆发。“开始只有每周四晚上上课,但是开课第二周二期班就报满了。于是我们又增加了班次,现在,除周六外,周一至周日晚班全满,还新增了周二、周四和周日3个下午班,甚至计划增开周末班。
课程设置的务实与师资的“豪华”,让缝纫夜校收获了口碑。“我们根据园区优势,特意加了画版样的课程,想让大家不只是单纯学会缝纫机,还能懂得里面的理论。”江世祥介绍,初级班6节课630元,课程结束后,零基础的小白能独立做出半裙;中级班挑战工艺更复杂的小香风背心裙,后期还计划开设宋锦等特色课程。“首期班的学员以40岁左右女性为主,后面甚至有00后来上课,学生里既有企业高管、全职宝妈,还有留学生、插画师、创业者等。有来试听的小伙伴说,还以为‘裁缝夜校’是老年大学,结果一看大都是年轻人。”
“一堂缝纫课激活了整个园区生态。”江世祥介绍,随着夜校火爆,配套业态也顺势而生。“园区将四楼摄影棚改造为缝纫自习室,学员可自带面料使用设备,有学员花费15元面料费,一小时做出三条半裙;对面的咖啡秀场升级为缝纫咖啡厅,老式缝纫机改造的咖啡桌独具特色,顾客买一杯咖啡就能换一小时缝纫机自由,还能体验走秀、拍摄大片。“如果顾客完全零基础,可以报班系统学;如果已经有基础,就能来自习室实操。”
如今,在社交平台的赋能下,买布料、做衣服不再是“老派”的代名词,而是年轻人追求个性、传承文化的新场所。数据显示,随着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服装定制市场正以年均15%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目前国内服装定制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关口,这为创业者提供了稳定的利润空间。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年轻人对个性化、高品质服装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传统布料市场和手工定制行业有望迎来更长周期的繁荣。(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倢 摄影报道)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