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黄河行纪|从大汶口遗址探寻海岱曙光

原标题:黄河行纪|从大汶口遗址探寻海岱曙光

泰山岩岩,汶水汤汤。六千多年前,一道文明的曙光照亮了山水之间的海岱大地。六十多年前,一个远古的秘密揭开于汶水之畔的沉沉土层。

4月13日,“行走黄河”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探寻海岱地区6000多年前的文明曙光。

1959年5月,津浦铁路兴修复线工程,大汶河南岸的宁阳堡头村西暴露出一部分遗物。在抢救性发掘中,考古人员首次发掘出133座史前墓葬,墓葬之间差别巨大。

“有的墓葬很小,只能够容纳一个人,没有陪葬品或者很少,但有的墓葬陪葬品非常多,墓室比较大的可以达到13平方米,陪葬品能够多达200多件。” 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助理付秀丽介绍,从陪葬品多寡能够体现出大汶口文化是一个贫富开始分化,并且是已经迈入文明门槛的一个时期。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器物,表现出大汶口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水平。付秀丽介绍,大汶口遗址中出土的红陶兽形壶,就是一头猪的形象,它是一个酒器,既是实用器,又不失艺术情趣,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型。

既有高等级墓葬,又体现出明显的贫富差异,既有彩陶又有黑陶、白陶,大汶口文化是属于哪个时期?

1962年,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层面上确定了以大汶口墓地为代表的遗存早于龙山文化。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利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碳14测年数据,把大汶口文化的绝对年代推定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东方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来源,打破了学术界持续近20年的“仰韶—龙山”东西二元对立格局,把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历史发展轴线向前推进2000多年,从而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实证。这里承载着距今6500年至4000年之间的时代跨度,也正是这段漫长的历史,将黄河下游史前文化历史前推了1600多年。

大汶口遗址作为大汶口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中心聚落,经历了从原始到文明,由部落到国家的完整过程,是东方地区原生文明的典型代表。2010年,其被列入全国首批2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做好遗址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先后编制《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等。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为契机,当地积极探索遗址价值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保护管理方式,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为让丰厚的遗产“活”起来,当地组织举办公众考古、陶艺体验等多元社会活动,让大众走进考古工地或以公共服务进社区等形式普及宣传大汶口文化内涵。为构建大汶口文化“全景式IP”,当地还建成了乡奢艺术酒店、创立汶阳田品农产品品牌、推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系列文创衍生品,通过整合周边文旅资源,不断提升、扩大大汶口文化影响力。

据悉,自2016年初步建成并开放后,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年均接待游客将近10万人次,已成为向世界讲好大汶口故事的重要窗口。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刘童)

[来源:大众新闻 编辑:陆云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4/14 16:13
· 来源 ·
大众新闻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