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穿胶鞋、背设备、蹚潮沟,女博士扎根黄河口守护候鸟11年

原标题:穿胶鞋、背设备、蹚潮沟,女博士扎根黄河口守护候鸟11年

清晨的黄河口,晨雾还未散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已经穿着齐胸高的连体橡胶裤,背着十几斤重的监测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潮沟。她的目光追随着芦苇荡中掠过的鸟影,手中的记录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这样的场景,她已经重复了整整11年。

2025年4月30日,这位扎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年的生态守护者,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4年,博士毕业的赵亚杰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工作,来到黄河口,与湿地为伴,与候鸟为邻。监测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春季候鸟迁徙时,她要在寒风中连续观测数小时;夏季鸟类繁殖期,她顶着烈日蹚过280万平方米的湿地,用GPS精确定位每一处巢穴;秋冬季节,她又忙着采集鸟粪样本、监测禽流感,确保候鸟安全南迁。11年的坚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黄河三角洲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丹顶鹤的越冬种群也稳定在389只。

然而,赵亚杰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保护方式。她深知,科技是生态保护的未来。她带领团队构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平台,利用卫星遥感和AI技术,实现了对3518平方公里保护区的智能管护。过去需要4小时才能响应的火情,现在30分钟内就能处理;过去靠人工难以追踪的东方白鹳繁殖行为,如今通过AI识别技术一目了然。2024年,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山东省首个自然遗产,而她主导的监测平台也荣获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应用优秀案例技术创新奖。

面对荣誉,赵亚杰表示:“每行每业都有坚守岗位的人,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如今,她又有了新目标:在智能化监测基础上,开展微地形改造和候鸟环志研究。她说:“我想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多做一点工作。”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脚踏实地、敢于吃苦、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赵亚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也是她11年湿地生涯的真实写照。在黄河口的晨曦中,她的身影依然忙碌。手中的监测仪记录着鸟类的踪迹,也记录着一颗守护绿水青山的赤子之心。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报道)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5/05 20:13
· 来源 ·
海报新闻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