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让AI进课堂 山东“人工智能+教育”范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原标题:让AI进课堂,山东“人工智能+教育”范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省教育厅等10部门日前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这是我省首个‘人工智能+教育’文件,明确了今后3—5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确立了系统性路径和具体政策措施。”省教育厅数字教育处处长丛培军说,该实施方案着力突出山东特色,系统梳理我省教育数字化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先进省份做法,将经过实践验证、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举措上升为制度规范,为深化“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具有山东特色的政策制度支撑。

记者了解到,该实施方案立足于破解传统教学模式深层矛盾。省教育厅等10部门专家实地调研,组织专题研讨论证,努力满足学校、师生、行业、企业等各方期待。

“青州市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计划前,基础教育面临数字化建设初期的结构性矛盾和智能融合阶段的系统性挑战。”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育大数据中心电教中心主任马世国介绍,县域教育存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碎片化、数据治理孤岛化、应用场景浅层化“三化”突出问题,山区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运维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不足城区50%。

类似问题在高等教育阶段也不同程度存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李广福说,通过对全校师生调研显示,教师备课耗时长、资源整合难、个性化辅导不够,难以释放创新教学设计的精力;学生存在学习路径不清晰、实践与产业脱节等问题。同时,传统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和“AI孤岛”的“双岛效应”凸显,缺乏贯穿教学全流程的智能决策支持。

在此背景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超智人”通用教育基座应运而生,以“AI驱动艺术设计教育数智化”为核心理念,融合大模型、知识图谱、智能体技术,构建教学、创作、管理一体化智能环境,教学活动从信息化跃升至智能化,焕新了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平均备课时间节省38%,教学资源利用率提升46%,学生课程完成率提升22%。

凸显山东特色,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山东范式”,也是此次实施方案的着力点。

方案提出,对接我省“十强产业”,每年遴选10个代表性专业,每个专业打造10门核心课程,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成效;鼓励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实施“本硕”“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不久前,山东建筑大学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试行)(2025-2027)》。山东建筑大学校长于德湖介绍,在专业布局方面,学校已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等7个紧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工科”专业。学校将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深入探索“人工智能+X”培养模式及AI技术驱动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为2026年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马世国介绍,青州建成全省首个县域教育大数据中心和首个县级创客中心,构建“1234”智慧教育体系,智慧教室数量增长12倍,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45%,优质课资源跨校共享率达95%;组建13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开展“同上名校课堂”6000余次,农村学生优质课覆盖率从35%提升至92%;部署“育小苗”智能体,农村教师备课时间减少50%,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缩小37%。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原)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15 07:29
· 来源 ·
大众日报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