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海上山东解锁新玩法 青烟威日四城联动开通5条航线

原标题:一张船票玩转“海岛拼图”

7月2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码头,“青旅奥帆号”高速客船犁开海面,正式启航。

船身印着的“半岛1号”统一标识醒目——这个由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城于29日同步启动的“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品牌,正试图将山东3505公里海岸线上散落的“珍珠”,串联成一条流动的文旅经济带。

这一犹如“海上拼图”的探索,有望将曾经“各吹各的号”的海域,用一条流动的黄金廊道串联起来,实现山东海洋旅游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跨越。

“以后就是串珠成链了”

7月29日启航的“青旅奥帆号”,运行航线是由积米崖或星光岛码头出发,先后到达灵山岛、斋堂岛、琅琊台景区,返程时游客可选择陆上交通或乘船返回积米崖码头。

这是“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首批开通的5条海上游航线之一。

“以前海上游是一颗颗珍珠,游客乘船只能去一个海岛玩,以后就是串珠成链了,乘坐一条船,能游好几个岛,旅游体验更丰富了。”青岛海帆国际旅游公司负责人郭良说。

这番变化的背后,是山东打破资源孤岛、提升整体吸引力的决心。

山东各沿海城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因长期分散运营,多为短途单点游,未能实现资源有效整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游客在山东体验海上旅游,往往只能在单一城市的有限海域游览,无法实现跨区域的连贯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旅游的发展潜力。

“半岛1号”的破局之道,始于“1+N”的整体设计。

“1”即着眼长远,用好社会资本,通过购买、自建或招引等方式打造邮轮,串联海上游“大环线”。目前,青岛旅游集团正设计打造“琴岛号”(暂定名)邮轮,预计2027年底投入运营;山东省港口集团也正对接海外市场,寻找可租赁或购买的邮轮。

“N”即立足当前,策划布局多条中短途航线,形成“多点开花、多线串联、多面覆盖”的网状发展格局。拟于暑期率先开行首批跳岛游、近海游、湾区游航线,之后逐步策划开行跨市游航线。同时进一步扩容提质,挖掘用好具备条件的船舶,统一优化航线布局、丰富旅游功能、规范标识系统,形成整体产品体系。

此次率先开航的5条航线中,青岛和烟台都推出了跳岛游产品。跳岛游作为一种创新的海上旅游模式,能够为游客带来在海岛间穿梭的独特体验。相较于南方成熟的跳岛游模式,北方海岛条件虽更为复杂,但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半岛1号”提供了舞台。

“产品包含灵山岛、斋堂岛登岛游览,渔家特色午餐,岛上接驳交通及专业讲解服务,行程紧凑丰富。”青岛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王青云介绍。

从“坐船看海”到“沉浸式体验”

在常规的海上游产品中,除邮轮外,船只大都作为一个运输工具。这场海上游的体验变革,还体现在对船舶功能的重新定义。

威海“威至港湾壹号”船内设计打破海上客运船舶传统设计,采用歌剧院式的内部布局,游客不仅可以在船上进行中小型会议、观看文艺演出,还可以团建、甚至举行小型婚礼。

这种“船舶功能革命”,是“半岛1号”区别于传统海上游的竞争力。

“船不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文旅消费的延伸场景。”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潇婷分析,这种“船+”模式重构了产业价值链,使单客消费从单纯交通费拓展至“船票+体验+购物”的复合体系,推动从“运输工具”向“移动文旅平台”转型。

“船+”模式的能量远不止于一条航线,岸上资源的深度联动更见功夫。

作为目前渤海湾唯一省际海上旅游航线,“半岛1号”首航期间,烟台推出船票优惠政策——黑吉辽三省市民凭“寻仙17号”船票,可享受长岛景区门票全免优惠(限1.5万名);其他省市居民凭船票可享受长岛景区半价优惠(75元/人)。

这不是简单的优惠,而是通过航线撬动区域旅游循环的尝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跨业态捆绑,自然延伸“海上游—陆地游—住宿”的消费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这也将反过来倒逼供给侧优化。

“比如,景区、船舶、酒店必须提升服务标准以匹配新模式。同时,需求侧被激活,催生出面向银发族、研学等群体的定制化产品,有效扩大了市场基数。”黄潇婷说,若“船票+文旅”模式在全省成功复制,有望撬动百亿级消费规模。

更深远的考虑在于区域协同

从“好客山东·半岛1号”的规划来看,最终是要“连段成线”打通沿海各市,构建“1+N”半岛海上游产品体系。

从分段运行到全域打通,是山东对沿海旅游资源整合升级的重要路径。其本质是以航线为纽带整合四市资源,构建大半岛旅游圈,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整体吸引力。

不过,渤海湾冬季风浪较大,如何平衡旺季客流与淡季运营?跨市游航线能否“畅通无阻”?这些问题,都是“半岛1号”要直面的挑战。

前期分段运行可以测试市场加打磨产品,优先开通城市内短线,降低运营风险,积累客流数据,同时推动船舶改造、服务标准化,为跨市航线储备基础。后期全域串联,释放“线性经济”红利。

这种“1+N”的体系设计,既兼顾了眼前的市场需求,通过中短途航线让游客尽快体验到山东海洋旅游的魅力,又为长远发展预留了空间,以邮轮“大环线”提升山东海洋旅游的规模和档次,形成梯度发展、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也看好这一创新的海上游产品,“‘半岛1号’开辟了海洋旅游板块,大大丰富了山东的旅游业态,不仅让游客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体验山东的海滨风光与海洋文化,还能延长游客在山东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提升山东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事实上,山东文旅的创新并非孤例。此前,就推出了“好客山东·齐鲁1号”、“齐鲁之星”等多个创新业态产品。

当“半岛1号”的航迹与“齐鲁1号”的轨迹在地图上交织,两者共同构建起山东“陆海呼应”的全域旅游网。

本报记者 刘笑笑 戴岳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30 07:24
· 来源 ·
大众日报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