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遇孔子丨“和合”为桥,文明互鉴
编者按:今年,是孔子诞辰2576周年。9月27日、28日,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再遇孔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怀古与尊崇,而是一场关乎当下与未来的“再遇”,是再一次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
相信,当我们以谦逊而自信的姿态与先哲对话,我们不仅遇见孔子,还会遇见一个更具智慧、更富温情、也更为坚定的自己,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合共生”的未来。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9月27日至28日,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代表再次相聚在孔子故里,循礼追源,论道尼山,在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的同时,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聆听先贤跨越千年的智慧回响,体悟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包容,并在全球联动的对话中凝聚文明新共识。
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作为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自1984年以“孔子诞辰故里游”为起点,至今已经历4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享誉全球、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今年文化节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将“和合”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深度融入到各项活动与创新形式中,不仅让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也为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架起了更加坚实且宽广的桥梁。
“天地合而万物生”,自然之道在于和合,人类文明也是如此。不同文明间或许有着迥异的语言文字、独特的礼仪习俗和多元的价值表达,但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正因如此才绽放出姹紫嫣红的生机、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繁荣。“和合”之道,正是以“和而不同,共生共荣”的智慧,打破文明隔阂的壁垒、消弭认知差异的鸿沟,串联起多元文明的脉络,让不同文明在尊重差异中对话共鸣,在互补共进中滋养成长,从而更好地守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就像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曲阜孔庙的传统乐舞与韩国成均馆的祭孔礼仪隔空共鸣,印尼孔教总会的研学团队与中国学者共同探讨儒家文化的当代实践路径,以及全球“Z世代”以短视频、数字艺术等更加新潮的方式诠释儒家文化中的“仁礼”等,差异非但没有成为交流的阻碍,反而在“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主题的映衬下,这些不同的文明表达在互学互鉴中碰撞出璀璨的火花,共同奏响了跨越国界、贯通古今的文明交响,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更加鲜活的时代活力,也为全球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冲突、数字鸿沟、气候变化等多种全球性挑战交织叠加,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和合共生”的古老智慧也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随着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合”之道更加深入人心的同时,相信也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催生出更多承载、传递这一理念的文明实践,并推动“和合共生”从思想共识逐步转化为全球发展治理的行动方案,从而为世界的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也让全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光明。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