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现有古树名木24.7万余株,其中古树群619处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化石”。山东省古树名木的总体存量有多少?近年来我省在古树名木保护上采取了哪些措施?10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闫金明回答记者提问。
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实行分级保护,对树龄500年以上的实行一级保护,对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实行二级保护,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实行三级保护;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实行一级保护。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馈赠于人类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山东现有古树名木24.7万余株,包括单株古树19679株、古树群619处22.7万余株。首批认定一级保护古树1449株、二级保护古树9305株、三级保护古树52624株。他们如同璀璨明珠,见证岁月变迁,述说往昔故事,成为山东人民难以磨灭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闫金明说。
10月14日,闫金明重点介绍3处极具代表性的古树名木。它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第一处是位于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天下第一银杏”,树高26.7米、胸围1520厘米、冠幅34米,树龄约3700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被誉为“中国植物活化石”。据记载,鲁隐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715年,莒、鲁两国国君曾在此树下会盟,彼时它已长成参天大树。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晚年还在此藏书校经,著成世界首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民间也流传着古代书生避雨时测量树围等趣闻轶事。
第二处是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鼓楼北街大成殿的“先师手植桧”,相传由孔子亲手栽植,根系估测有2500年历史。原植的三株桧树历经战乱与火灾等多番磨难,西晋至清雍正年间两度枯死,又于清雍正十年从原根重生,现树高18米、胸围239厘米,树龄约300年。宋代米芾曾为它作《孔圣手植桧赞》,赞其“矫龙怪,挺雄姿。二千年,敌金石”。
第三处是位于枣庄市峄城区青檀寺的青檀古树群,有青檀古树36株,其中千年古树15株,为我国江北地区唯一现存青檀古树群落。据《峄县志》记载,唐朝时青檀树就已经遍植山谷,遮天蔽日。青檀扎根于瘠岩薄崖,与岩石融为一体,成就“檀石一家”的人间奇观。关于我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我们编著出版了《山东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一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书中去找寻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据悉,为切实保护好绿色“活化石”,近年来,山东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实现“一树一档、精准施策”的精细化管理,异地和设施保存1800余份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全力抢救复壮树势衰弱或濒危的一级保护古树名木146株。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古树名木知识,讲好古树名木故事,持续推动古树名木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来源:大众新闻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