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 小雨多云 小雨转多云 27 ~ 24

2025 06/24 07:43 -- 来源: 大众日报

意向参与本批次选房的家庭,需在6月27日中午12时前提交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申请(6月27日12时至7月7日12时轮候库申报暂停,7月7日12时后恢复受理),逾期不再受理本批次申请。

2025 06/24 07:27 -- 来源: 大众日报

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我省将围绕农业、工业、生活等各领域节水需求,强化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构建高端化、系列化、规模化节水装备设备制造体系。

2025 06/23 10:14 -- 来源: 央视新闻

近日,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的一座白色巨型穹顶引发热议。这个形似“巨型抱枕”的装置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让我们跟随记者去现场一探究竟。

2025 06/23 07:32 -- 来源: 大众日报

《办法》明确我省行政区域内黄河流域以及其他黄河供水区相关县级行政区要实施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包括13市91个县(市、区)。

2025 06/23 07:25 -- 来源: 大众日报

夏玉米与春玉米共生期50至60天,通过优化田间作物时空布局,充分利用地、水、肥、光、热等资源,实现一年“三作三收”。

2025 06/19 10:29 -- 来源: 大众新闻

据了解,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可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以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出。

2025 06/19 10:26 -- 来源: 海报新闻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科学设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优化设施布局,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2025 06/19 10:02 -- 来源: 大众新闻

2025年夏季高考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按类别分批次依次进行录取。2025年春季高考录取工作分三个批次进行,依次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

2025 06/18 08:12 -- 来源: 大众新闻

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18日傍晚到20日白天,我省自西向东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伴有雷电和7—9级雷雨阵风,最大小时降水量50—80毫米。

2025 06/18 08:02 --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坚持守正创新,畅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关键环节,加快“人员通”,促进“业务通”,推动“资源通”,实现“信息通”。

2025 06/18 07:46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改建的日照站全面投用后,将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34列,日照至北京、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将安排开行始发终到动车组列车。

2025 06/18 07:31 -- 来源: 闪电新闻

台儿庄古城景区面向全国中高考学生实行门票免费政策,免费人群:2025年全国应届中高考学生(包含普通中高考学生、春季高考学生)。免票时间:2025年6月11日—2025年8月31日。

2025 06/18 07:27 -- 来源: 闪电新闻

据了解,根据《山东省以“万村千河”行动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山东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总体目标。

2025 06/18 07:22 -- 来源: 闪电新闻

一直以来,山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援外工作任务,建设了一批援外精品工程,树立了良好国际形象,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承担国家援外项目343个,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2025 06/17 07:39 -- 来源: 新华社

本次活动既是山东匹克球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全省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的生动实践。

2025 06/17 07:37 --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考古遗址公园标识设计巧妙融合了地域文化与考古元素:以泰山为代表的山川、以黄河为代表的河流以及象征考古遗址的草屋顶和陶鬶,共同汇聚于一个开放的视觉空间。

2025 06/17 07:34 -- 来源: 大众日报

“这是济南第一座基坑式气承气膜。”洪楼1905项目负责人王禄仁介绍,由于项目处于洪楼商圈核心位置,周边有山东大学、山大附中等,对扬尘、噪音的容忍度较低,所以考虑采用基坑气膜的方式,以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25 06/17 07:25 -- 来源: 大众日报

其中,菏泽、济宁、枣庄、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最高气温37—39℃。省气象台于16日11时15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2025 06/16 18:04 -- 来源: 大众日报

这场“节水战”更带来意外之喜:智能滴灌系统使人工成本下降70%,一人即可管理千亩农田。“以前浇水,上百亩地需要全家上阵,现在一部手机就能搞定。”

2025 06/16 08:14 -- 来源: 大众日报

曾经,盐碱像一道沉重的枷锁,禁锢着这片土地的生命力。八年来,张佃辉和他的伙伴们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精准的水利调控和创新的种植模式,让这片“生态伤疤”焕发出勃勃生机。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