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利
今年的疫情影响着包括体育健身等诸多行业。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让体育锻炼重新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成为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市体育局推出的“你健身、我买单”全民健身消费券派送活动首期已圆满结束,共发放市值1.9亿元的消费券18余万张,为6家健身经营单位新增引流超过3万人。 “我们正在召集更多的机构加入进来,计划在8月份启动第二期活动。 ”市体育局产业处处长李莉说。
让更多的市民动起来
下午6点半,位于市北CBD核心区的新兴体育馆内32片羽毛球场地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市民王宝杰和同事结伴而来,享受着惬意的运动时光。 “五一以后明显感觉人一天天多了起来,现在跟疫情前已经没啥区别了。尤其是傍晚这个黄金时段,至少要提前3天通过微信预订。”王宝杰告诉记者,消费券对自己这样的资深球友来说吸引力有限,但的确会让不少“运动小白”加入健身者的行列。 “什么时候搞第二期?到时候我也抢上几张。 ”
眼看着场地内的人气越来越旺,新兴体育馆运营中心主任徐安乐喜上眉梢。 “羽毛球已经完全恢复了,其他项目也都超过了70%,这个难关我们算是熬过去了。 ”徐安乐告诉记者,活动期间,他们推出的优惠主要针对培训项目,包括取名“百团大战”的团购和健身、游泳的年卡大幅度优惠降价。由于场馆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再加上消费券的引流作用,吸引了不少新会员加盟。“疫情期间最直接的感觉,是大家的健身习惯改变了。很多人宅在家里久了,变得不爱动了,我们现有的会员里,有不少从春节过后一直没有来。我们现在想的,就是怎么能让这部分人重新动起来。 ”徐安乐说。
健身机构挺过“寒冬”
全时健身是参与首期活动的6家健身机构之一,在青岛拥有33家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门店,生意一向做得顺风顺水,直到这个庚子年的春天。“真是太难了。”全时健身策划经理葛燕茹用这5个字,给出了自己的半年总结。
“疫情完全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计划,只能等待。 ”葛燕茹说,“过年后我们歇了将近两个月,3月中旬起逐步恢复,直到4月各门店才开始全面营业,但受到限流和会员个人意愿的影响,客流量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营业额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三成。 ”在逆境中艰难前行的全时健身,紧紧地握住了政府伸出的援手。活动期间,他们主打推出的是“一天一元普及月卡”,即以30元的价格购买588元的健身月卡,巨大的优惠力度,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其中。据了解,前期有7000多人报名申购,实际到店的将近2000人,其中有四成左右转化为俱乐部的正式会员。
“(优惠券活动的)引流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不少没有参加活动的有健身意愿的市民,也是通过优惠券的宣传知道了我们,到店体验之后成为了会员。 ”葛燕茹告诉记者,除了普通的器械健身,现在团课和私教课的人数,也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七成的水平。 “员工收入有保障,人心就稳了,队伍也就好带了。 ”
8月启动第二期活动
与全时、新兴一样,国信、英派斯、中联和金吉鸟等其他4家机构也推出了“抗疫专属代金券”“体质大比拼,我型我挑战”健身挑战赛、“没套路,就是免费健身”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市民到运动场馆里挥洒汗水。根据青岛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我市体育健身机构的健身门店入场客流、营业额,已经从3月份同比30%大幅回升为70%,体育消费券的发放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李莉认为,“你健身、我买单”活动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家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放体育消费券有助于激活被抑制的体育消费市场,促进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线下体育服务业快速回暖。从长远看,则可以拉动体育健身及相关消费,助力发展。 ”
据了解,“你健身,我买单”活动第二期正在紧张筹备中,计划于8月正式启动。青岛市体育局将与青岛市体育资源及IP交易平台、部分金融机构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将健身消费、体育资源交易、体育服务、体育器材销售等体育消费纳入活动中,扩大活动范围,开展后消费季活动,持续推动体育消费升级,不断增强体育经济活力。
青报全媒体记者张羽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