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删库跑路”后果严重!百度95后程序员破坏平台数据被判刑9个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报道
近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二审刑事判定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根据裁定书显示,金某某出生于1996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测试开发,工作内容是测试公司的平台与写程序。2020年8月,公司派其他员工来接手项目,金某某对该安排感到不满意。为了显示自己在这个项目里还有作用,就对平台的数据进行了破坏。
金某某使用链接内网的工具,打通外部与公司服务器之间的链接,然后在家中使用手机登录隧道进入到公司内网服务器,用内网服务器做跳板去访问可视化项目服务器,分次将可视化项目程序数据库内的项目表进行了删除、锁定、修改。每对数据库删除、锁定、修改一次,百度公司就需要修复一遍。在公司修好后,金某某再次进行删改。在多次“折腾”后,金某某主动申请更换部门,再未对数据库进行删改。
据了解,案发后,百度恢复被删除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经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鉴定,并对删除的表数据进行恢复,共计花费16300元。2021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警务支援大队对涉案被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器日志信息等数据进行远程提取,同日将金某某抓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人金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予惩处。一审法院判决:金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
对此,金某某提出上诉称,其行为没有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修复数据16300元不是必要费用,故不构成犯罪。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指出,本案中,百度公司在其相关数据库被金某某破坏后,委托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进行恢复相关数据,并无不妥。最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删库跑路”的段子一直在IT圈里广为流传,意思是互联网公司中掌握着重要信息的系统研发人员,在离开公司时由于各种不满情绪等原因,在未经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删除所有文件,让公司损失惨重,从而达到了自己宣泄情绪的目的。
“删库跑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2020年2月23日,港股上市公司微盟集团(02013.HK)一位IT运维员工贺某因“生活不如意、无力偿还网贷”等原因,在其个人住所通过电脑连接公司虚拟专用网络、登陆公司服务器后执行删除任务,4分钟便将微盟服务器内数据全部删除。
贺某的“删库”行为导致300余万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微盟SaaS产品,故障时间长达8天14个小时。微盟“删库”事件发生后,次日开盘,公司市值蒸发超6亿港元。2020年9月,贺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微盟当时在公告中表示:“我们对因远程办公而疏忽对员工精神状态的关注而深表痛惜!”
对于企业来说,在平时就应完善相应的安全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备份恢复和权限管理,防患于未然;而程序员则是互联网公司中掌握着重要信息的系统研发人员,通过删除数据宣泄情绪是极其错误的行为,不仅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更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来源:大众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