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AI辅助去核克隆犬在青岛农业大学诞生并健康存活

原标题:AI+克隆!这两只小狗“生”得不简单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传来喜讯:该院赵明辉博士团队在今年2月成功克隆的两只马尔济斯幼犬完成了疫苗接种和保育流程,这标志着该团队在犬克隆技术领域取得进展。据赵明辉博士介绍,AI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犬克隆技术带来新的突破与变革。

一直以来,犬类克隆被认为是体细胞克隆方面的技术高地。以往犬类克隆一直依赖体内成熟的卵子,而犬科动物缺少高效同期发情和体外成熟体系,可用的卵子数量较少,导致犬类体细胞克隆效率降低。同时,犬科动物细胞质中脂肪较多,细胞质呈黑色,细胞核不可见,导致细胞核去除效率降低,进一步限制了克隆犬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推广。

赵明辉博士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成功将AI视觉识别技术与显微操作技术融合,将卵母细胞细胞核位置的特征信息成功提取出来并用于机器学习,最终得到能够成功预测犬卵母细胞细胞核位置的人工视觉模型。实验证实,该模型可在数十毫秒内完成卵母细胞细胞核的位置预测。

团队将模型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将预测的细胞核位置投射到显微镜目镜上,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精准进行卵母细胞去核操作,大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提高了犬科动物的克隆效率。此次克隆共制备体细胞核移植胚胎67枚,移植到6只受体犬中,最终3只成功妊娠,并顺利诞下2只幼犬。相较于国际上其他团队平均每活产需移植50—60枚胚胎的情况,实现了工作效率的跨越式进步。经Pubmed和相关搜索引擎的文献搜寻比对,目前暂未发现有使用类似技术进行犬体细胞克隆的报道。

赵明辉团队长期致力于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研究。自2016年首次成功实现犬体细胞克隆以来,先后开发出高效的犬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犬排卵预测方法、猫科动物无创胚胎移植技术、猫基因编辑技术等胚胎操作基本技术方法,成功实现猫、猪体细胞克隆全流程“国产化”。这些方法成为犬、猫体细胞克隆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全球其他犬体细胞克隆团队提供了技术参考。

/ 讲述 /

克隆犬如何与AI技术相遇?

克隆犬是如何与AI技术相遇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赵明辉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在操作过程中实时显示细胞核位置,团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起初,AI领域并不是赵明辉教授的专业领域,为了能够解决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成员从零开始,学习工业设计、机械加工、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知识,还设计制造了一款便于随身携带的倒置显微镜,大幅度降低了设计和制造成本。团队成员通过数据收集和训练,得到了能够进行细胞核位置预测的人工智能模型。经过对计算机编程的学习,成功将该模型导入个人计算机上,最终搭建出智能化的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实现了此次犬体细胞克隆。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钟尚蕾)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5/16 07:21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