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美术馆中过春天 从艺术出发挖掘青岛故事和文化脉络

原标题:艺展,何以笑春风

春意渐浓,展览可爱。在艺展里过春天,成为春日里的文化模板。

春山可望,万物有光。很多美术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别美学意义的别致建筑,是春风里的一束旖旎。比如,青岛的美术馆或者隐在海岸线上,或者在风景区里,与春天共繁花。

这些美术馆的艺展也是各美其美,为春日增添了文艺的万般姿态。艺展繁花,能够引领时代的美学取向,亦是一道值得思索的艺术命题。而且,在当下,“看展式社交”渐成一种交友新途径,“看展”风靡各类社交网络,平素“高冷”的艺术走下了高阁。

艺术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器物美”,还在于丰富的内涵和深意,蕴含着艺术家生活的智慧和对生命的体悟。“如何与当下的这股看展潮流同频而行?如何引进更多的高质量的艺展?如何在策展中创新场景更好地体现艺展所应呈现的‘美的历程’?又如何以一种嘉年华一般的城市节日的方式展示城市艺术的千姿百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一位资深看展人的反馈点出了艺展需要努力的地方。

传统场馆与新派中心的“春艺”

最近,《水与彩的印记——高东方水彩艺术展》正在青岛市美术馆展出。

高东方从1984年至2023年写生和创作的92幅作品,丝丝入扣地串联起青岛乃至山东30年间的水彩发展史。看展人有着这样的评价:“这是对青岛本土美术‘时光向前’的一种深情致敬,也是水彩爱好者的春日课堂。”

在这场春日里按下“艺术键”的展览里,高东方创作于1984年的《山之溪》虽然不起眼亦不亮丽,却以一种时间的厚重感,闪现着光阴赋予的历史光芒。这幅选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科书的作品,是高东方的早期代表作之一。由这幅作品出发,高东方开启了个人艺术人生的斑斓旅程。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到水彩画的领域,写生就一直伴随着我的绘画过程,后来,随着艺术理念的建构拓展,写生便融于创作。这段跨越世纪的艺术印记带给了我充实和向美的追求,让我深感这世界像画面那样丰富多彩充满魅力。”高东方表示,这个展览力图展示其沉浸在水彩创作中的岁月。每一个阶段对于他,都是一个把水彩磨砺成自己生活组成部分的个体存在。在大半生的艺术教育与创作的职业生涯中,无论工作着还是旅行中,抑或是闲暇时光里,几乎都是在职业性地思考和探索与水彩相关的问题。

当下的海信广场艺术中心,正与国内前沿年轻艺术家一道,绽放着前卫艺术的“花语”。最近推出的两场个性化凛然的展览,在春风十里,自由地走向季节意义的春天,也烂漫地走向艺术视野的春天。付毅兵个展展示着油画的精彩所在。作为中国“85后”的青年油画领军人物之一,付毅兵有着超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将中西绘画语言的思想与情感相互融合并展开有益的探索。而数字版画艺术家于晓冬则用另一场当代艺术展览打开绚烂的数字春展。于晓冬在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读研期间,就将数字版画选作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蓬勃的数字时代,作为中国最早的数字版画研究人和创作者,于晓冬对数字版画这一领域充满了热忱,也给许多喜欢当代艺术的藏家们打开了一扇可以畅想未来的窗口。

品牌坚守与艺术“新叶”的奔赴

三月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女艺术家集中展示“她力量”的旖旎与芬芳,是每年3月的重要艺术主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3月的青岛,有近10场以女艺术家主体参与的艺术展览,耳目一新又繁花似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自2015年开始,青岛市雕塑馆已连续10年举办“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作为青岛的特色艺术品牌,展览通过艺术交流推动女性艺术创作,提升公共参与。

对于这一群体的集中展示,青岛市雕塑馆艺术活动负责人叶东炜告诉记者:“3月,青草萌发,雕塑馆的展览季便也从此时开启。‘在水之湄’成为每年的首展。这个活动在做第一届的时候,初衷是以女性视角进行展示。当时的展览品种主要集中在水彩画,经过十年的历练与打造,这个女性艺术展览已经集结了不同的表达形式,几乎涵盖了当下所有的艺术品类。这十年里,是岛城女性艺术家与时代深呼吸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艺术青岛的蓬勃发展与积极探索。”叶东炜表示,每届“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都会举办主题活动。今年的“非凡十年,一路芳华”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公益学术平台的作用,将女性艺术融入城市的文化进程。

“今年的水平确实比较高,不仅展览丰富多元,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绍波非常关注这个展览。他注意到,每届展览都有新的面孔,每届展览的作品都有新的提升。这是展览不断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意义。

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是岛城的新晋艺展集结地。《灵境——现实之上》是在这个春天举办的当代女艺术家群展。“在传统思维和社会文化的惯性之下,女艺术家在男性的视角之下似乎早被分配好了角色,并且她们的作品也被固化成了统一的样式,这种僵化的认知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多元和去中心化的时代。”策展人魏星介绍,这个展览在艺术家的选择上并不太符合社会对于女艺术家通常的想象,因为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了一种大的气魄,脱离了女艺术家的日常人设,从更加高维的视角,展现女艺术家深邃的表达。看展人则有着这样的观感:“3月去市雕塑馆看女艺术家的新展已是一个固定项目,今年多了‘云上海天’的看展选择,堪称是3月艺展‘长’出的‘新叶’。”

如何用艺术抵达

艺展与城市是一场心意相通的双向奔赴。对于看展人而言,期待着更多的艺展开启一个又一个艺术魔盒,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和目不暇接的视觉体验。

探看那些“顶流”场馆,或许会汲取启示和鼓舞的力量。上海的龙美术馆就是其一。

近日,上海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外樱花绽放,热烈花事与两场大展媲美。“95后”华裔女性艺术家方媛的首次美术馆个展“激浪”和英国艺术家威廉·蒙克的亚洲首场美术馆个展“引灵人”,令观众痴迷不已。

在全国的民营美术馆中,已经创办12年的龙美术馆格外吸睛。龙美术馆的创办人经常去海外著名美术馆、博物馆,对方馆长会特地抽出时间来跟他们交流,这是龙美术馆的一种存在感。已经走过一旬的龙美术馆,以两城三馆(浦东馆、西岸馆、重庆馆)的态势,共举办国内外艺术大展200多场,其中不乏多场现象级的大展。“龙美术馆刚开启的时候,来的大多是艺术圈内人士,而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并形成了他们的社交圈子。或许,这就是美术馆存在的价值。”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表示,目前,他们的展览计划已经排到了2029年,要把每个展览都做得更精彩、更活跃。

成功的美术馆与艺展,无疑在加持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文旅资源方面有着不可限量的艺术能量。然而,更多的美术馆与艺展虽然展陈连绵,但在展品的质量、文化推广和影响力则良莠不齐。

“艺展往往吸引特定的人群,如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但普通大众的参与度可能较低,导致艺展的传播力有限。另外,并非所有的艺展都有高质量的策展团队,一些展览可能在艺术品选择、布展设计、主题阐述等方面表现不佳。”在年轻的策展人江洲看来,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本地文化与国际艺术之间的展示,保持文化多样性,是目前国内艺展普遍存在的挑战。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艺展如何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提升观感体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思辨。

朗诵家吴青是青岛各类艺展的超级粉丝,对很多艺术家如数家珍:“经年累月浸润在艺展中,对个人的文化修养提升大有裨益。我虽然带的是朗诵的学生,但要求他们经常去看展,在艺术的联动中,获得更灵动与深邃的文化体验。”吴青建议,如果艺展能够增加参展人的“大师课”,与艺术爱好者实现近距离的互动,或者像博物馆那样增加艺术志愿者,给观众做深度解读,相信会提升艺展的质量与观众的黏性。

记者手记

艺展走向艺术节的路有多远

□崔燕

艺展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常态,是单一个体化的美术馆可以运营的。艺术节则需要举一座城市文化之力,凝聚成嘉年华一般的节日。后者虽然过程宏大,但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催化和经济提振,有着得天独厚的软实力优势。

英国的爱丁堡夏季艺术节以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与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两大艺术节为核心,并配以多个运作十年以上的辅助艺术节。它所带来的澎湃,令爱丁堡这座苏格兰文化古城成为大众向往的宜居之城,并成为英国最具投资吸附力的城市之一。

在一个愈发成熟的文化体系中,打造一种以艺术节为抓手、标新立异的艺术高地,既是通过艺术这座桥梁,在文化和公众之间建立的链接,也是一座城市通往艺术之城的路径之一。

艺术节作为一个长期艺术项目,能够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出发,挖掘城市艺术故事和文化脉络,将艺术作品融入城市不同空间,促进艺术家与城市的沟通,推动作品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更好地开发当地文旅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帮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重新发现本土文化,激发情怀认同。

通过举办艺术节,城市可以展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特色,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就是该市最成功的文化品牌之一。艺术节期间,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促动了艺术家和文创产业的交流与发展。

在艺术节的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市民可以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城市的文化建设中来,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另外,以艺术节这一平台为投射,城市可以向外界传递其独特的内涵与潜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人才前来发展。例如,珠海艺术节就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展示了珠海的文艺氛围和创新实力,为珠海树立了“湾区文艺之都”的城市形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实习生  王若昕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4/01 07:54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