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5月11日讯 2015年4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公司)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聘。4月22日,赵同学与公司签署了一份委托培训协议,他将接受为期一年的西班牙语培训,考核通过后将定向至墨西哥湾工作。但2016年4月初,中海油服公司却单方面通知他解约。按照协议,若双方中一方提出变更或终止本协议,须经对方同意,提出方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8000元整。但公司至今未赔付违约金。信网(0532-80889431)从学校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公司曾告知海外项目取消导致无法接收学生,赔偿数额还在商量之中。
中海油服公司单方面取消协议
2015年4月,中海油服公司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聘,招聘面向当时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通过之后将接受为期一年的西班牙语培训并服从中海油服公司指派,定向至墨西哥湾工作。
当时,石油大学20余名学生与中海油服公司公司签署了一份名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16届西班牙语国际化合作班培养生协议书》的委托培训协议。协议中规定学生们不能考研(博)及公务员,若双方中一方提出变更或终止本协议,须经对方同意,提出方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8000元整。
石油工程专业2012级的赵同学告诉信网,2015年10月,网上曾传出中海油服公司要和他们解约的消息。他们电话向公司求证时,公司称没有解约意向。“他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不要瞎想。”但是2016年3月底,中海油服公司却电话告知学校让学生们自行找工作,公司要和他们解约。4月初,中海油服公司派工作人员到学校,正式通知学生解约。
“但是目前保研考研及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企业校园招聘热季也已完成。”赵同学认为中海油服公司的行为耗费了学生的就业及升学机会,要求中海油服公司赔偿三倍违约金,共24000元。“但是目前中海油服公司连8000的违约金都不提。”
“签约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甚至家庭困难,要不然谁会愿意去那么远地方工作?”赵同学说,他们为了这次工作机会做好了家人工作,放弃了考研考公及其他就业机会,却换来了中海油服公司的单方面违约。
海外项目取消导致无法接收学生
信网从网上了解到,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OSL)是一家综合型油田服务全面解决供应商,业务以物探勘察服务、钻井服务、油气井技术服务及船舶服务为主。为满足COSL国际化发展需要,尤其是墨西哥地区业务需求,COSL与相关院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选拔部分专业优秀学生进行西班牙语专业培养。学生将于在校期间进行西班牙语培训,毕业并考核合格后,外派COSL墨西哥地区业务单元进行作业。
信网联系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杨老师,他说中海油服公司曾告知他海外项目取消导致公司无法接收学生。“公司表示肯定会赔偿学生,但是赔偿数额还在商量之中。”
杨老师提供了一个中海油服公司人力资源部办公电话,但信网多次拨打都无人接听。其他联系方式杨老师表示不方便提供。公司单方面违约,学校能做什么?学生们该怎样维权?中国石油大学宣传处的曹老师称调查后再回复信网,但是截至发稿,信网未得到任何回复。
律师:法院应会支持合同中赔偿金额
赵同学告诉信网,“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中海油服公司称公司在墨西哥的项目已被搁置,重启日期未定。加上2015年国际油价大跌,公司经营遇到了困难,公司内部已经启动了人员安置计划,许多入职的老员工都已经另作安置,因此不可能接纳新员工。”
对此,山东睿德律师事务所的郑胜仪律师认为,根据合同,中海油服公司违约,应当支付学生违约金,赔偿金额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损失赔偿。那么学生的实际损失是多少呢?“失去考研考公的机会其实都不是实际损失,考研考公并不是第二年就不能考了,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能够考得上,所以并不能算是实际损失。”因此,法院会支持合同中规定的8000元的赔偿金额。
信媒体见习记者 刘裕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