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在青岛,和《知日》主编苏静聊聊他编辑部的故事

2017-07-10 17:29:47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方糖

信网7月10日讯 7月8日下午,国内知名MOOK《知日》系列主编苏静、《知中》内容监制迟元美以及《食帖》运营总监杨慧做客青岛方所,和青岛的读者们聊聊编辑部的那些事儿。青岛舒适的气候和环境,也让三人萌生了“想把编辑部搬到海边来”的点子。

\

不一样的杂志书 《知日》是这样诞生的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杂志或书,2011年《知日》以MOOK的形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然而MOOK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是介于杂志和书之间的一种产物,最早发源于日本,苏静更愿意把《知日》称为杂志书或者特辑书。每一期出版物都有一个特定主题,深刻透彻地把问题研究到极致,苏静很自信地说:“我们力求把每一个特辑做到全面,让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它,这种详细和专业可能在三五年之类是不会被超越的。”

\

谈及创办《知日》的初衷,苏静说一开始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个人兴趣。早前苏静从事的是出版行业,曾经策划编辑过不少百万级的畅销书。同时,喜欢村上春树的文学,也喜欢日本文化的苏静发现没有一个持续完整地了解日本的渠道。他把个人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于是《知日》系列就孕育而生了,“起初并没有太乐观,开始做了之后发现原来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感兴趣,于是这也成为了我们其他内容品牌的创作逻辑,才有了讲生活方式的《日和手帖》、食物相关的《食帖》,和探索中国的《知中》。”

\

《知日》系列主编、奇点社创始人苏静

选题独特设计争议 《知日》拒绝复制无趣

《知日》作为一本客观呈现日本文化的系列杂志书,为中国的年轻人持续深度报道关于日系的文化、艺术、美学、生活方式、商业、潮流、技术、创意及旅游等内容。从“樱花”、“森女”、“断舍离”,到“漫画”、“大河剧”、“枯山水”等日系特色的专题,《知日》至今已经出了四十多本特辑。对于每一期的选题,苏静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提问者的位置上,我们自己感兴趣与否和现有的资源是否匹配成了《知日》选题的基本原则,“当然也会倾听来自读者的声音,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那么我们就着手去做。”苏静坦言,“当然也会碰到并不热门的选题,比如讲机车文化的《暴走》特辑,但事实证明,读者的接受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

除了把内容作为“王道”的坚持,《知日》的设计在国内的出版物里也是极其先锋和饱受争议的。不规则的图片排版,杂乱的图注标识,都与我们看到常规读物有很大的区别,对此,苏静做了很多先锋设计和国人阅读喜好的平衡工作,他尊重设计总监“老马”的理念:“如果已经有了一百本无趣的杂志,你又不想做第一百零一本,那就要做出改变。”于是,这种异于平常的张力,让《知日》变得更加有趣。

从《知日》到《知中》 更深刻地探索中国

在创办《知中》之前,《知日》已经积累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读者。当听到“知中”这个概念,很多熟悉《知日》的人都会问“这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吗?”然而这其实是苏静更想给国人呈现的系列,“发掘中国有魅力的人和事,让这些闪光点被更多的人知道,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事。”这样的想法激发了苏静坚持要做《知中》的动力。

\

2015年,苏静和他的团队推出了第一本《知中·山水》,从“山水”这一地理和人文的概念入手,探索有关中国的一切,包括美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谈及第一本《知中》创作过程,苏静表示是艰辛和痛苦的,整整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相较做《知日》系列,《知中》的难度更大,查阅大量的史书资料力求为读者呈现最全面的内容。至此《知中》已经出版了七辑,既有讲孙子兵法和山海经这一类典籍的,也有讲竹林七贤、李小龙的人物系列,此次来青岛,苏静带来了最新一辑《幸会!苏东坡》作为青岛首发。除了每月常规出版的特辑书,苏静表示正在探索不同的产品形式,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年轻的编辑部 每个人都是可能性

作为独立的团队构架,《知中》、《食帖》和《日和手帖》也正在培养年轻的编辑和内容监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独自把控一本特辑。编辑部里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这次一同来青的迟元美和杨慧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内容品牌的飞速成长,需要吸引更多新鲜力量的加入,年轻的思维碰撞出新奇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吸引了大批年轻读者的追随,在此找到共鸣。

\

《知中》内容监制迟元美

\

《食帖》运营总监杨慧

不止阅读 提供更多可选的生活方式

在电子阅读盛行的当下,苏静和他的团队依然在专注纸质书这个领域,“虽然线上阅读方便快捷,但是也无法取代线下的体验感,你可以读电子书,也可以在往上订购纸质书,但是当你无意间走进书店发现自己想要的图书时,更多年轻人的想法是‘现在就要’。”

在出版纸质书之余,微博、微信以及视频也是苏静关注和拓展的方向。“《食帖》的视频做的非常好,像《孤独的泡面》就很典型。今后也会尝试去拍剧集,不光讲食物,还有跟食物相关的哲学层面。”苏静对于他内容品牌的今后发展注入了无限期待。

不管是《知日》《知中》还是《食帖》,都是以编辑力见长的出版物,而并非依靠知名作家,对此,苏静很是欣慰,并坚持做那第一百零一本不一样的图书。(文:刘俊 摄影:姚雷鸣)

[编辑:方糖]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