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网事如歌·青岛故事:医者陪伴患者品味“年味”

2017-02-06 13:52:39
来源:信网
作者:刘裕 通讯员 谭华
责任编辑:可可

信网2月6日讯 大年三十,除夕夜,欢乐祥和,亲人团聚。但仍有一批医务工作者坚守在临床一线,他们留在医院照顾不能回家的患者,与患者一起吃年夜饭,品味着“年味”。有人说:“为了患者,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有人说:“医生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平常也会经常值夜班,没啥,都习惯了!”还有刚结婚的双职工小夫妻,虽在不同科室,为了能互相陪伴,却商量好除夕夜一起值班。只为调休后,俩人能多一天在一起的时间……

“今年春节,我值班”也许是他们带着“复杂”心情向父母、亲人发出的第一条讯息;也许饱含着他们工作以来第一次值除夕夜班,肩挑大梁,心情的激动紧张;也许仅仅是一种平静与担当,为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而负重前行……

2010年参加工作的海慈医院普外科护士肖超,第一次除夕夜值班,心情激动和紧张,也为自己能够坚守工作岗位而倍感骄傲和自豪。“虽然舍去了小家的团聚,虽然没能和父母、爱人、孩子守岁,虽然不能一家老小共赏春晚,但是我不会觉得孤独。因为我有患者陪在我身边,有同事陪我一起并肩作战,有着领导的关爱,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感受着除夕的幸福与快乐。”

回忆除夕夜值班,肖超说,“和往常一样的准点交接班,留在科室住院的患者并不多,但是病情较重,需要按时走到床前去观察病情、换吊瓶、测血压、量体温……每一次走进病房,我心里都默默地为患者祈祷:祝愿您平平安安、早日康复!”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看着科室里挂着红彤彤的灯笼、贴着满满的“福”字,吃着医院领导送来的热乎乎的饺子,听着窗外鞭炮声声、望着礼花在眼前“朵朵绽放”,肖超情难自禁:这是一个幸福的夜晚,虽不能陪伴家人,但单位给了自己家一般的温暖。

心血管一科住院医师吴赛是2016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老家莱芜,今年除夕夜是她第一次没能陪父母一起过年,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她第一时间给爸妈发了几条拜年微信。同样身为医生的妈妈很理解她,安慰并鼓励她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吴赛这一夜妥善照顾了四个病情较重的病人,与他们一起共度春节。医院领导深入科室为临床一线医生拜年送福也让她深深感动,这一夜,她记忆深刻。

除夕夜,消化内科王燕平副主任医师、李玲娣护士为病人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工作20多年来,每隔两三年就会轮值除夕夜,都习惯了,病人平安过年比什么都重要!”消化内科王燕平副主任医师说。

内分泌科李光善主任与孙守方医生除夕夜当值,照看20位病人,其中3位病情较重。他回忆除夕夜的值班情况比较平稳,其中一例不明原因感染发高烧、腹痛的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后转危为安。

血液科田猛主治医师、于艳丽护士除夕夜值班,负责照看23位留院病人。田猛医生来自淄博,工作六年,这是他第二次除夕夜值班,“年夜饭是医院领导给准备的水饺,也有病人家属送来的炒菜,挺丰盛!”田猛说,医生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科室目前人员紧张,几乎4天轮值一个夜班,也都习惯了。值班当夜,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高烧、高白细胞、脑出血、昏迷等危急情况,他也能紧张有序地进行抢救。

创伤骨科医护团队在年三十当天还为一位左髋关节意外摔伤的病人实施了手术。参与手术的张永超医生除夕夜当值,负责照看24位病人。年前他刚刚成家,爱人是医院肿瘤科医生王苏,夫妻二人的第一个团圆年在工作岗位度过。“这是我们商量后决定的,要不留一个人在家也会孤单,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也算一种陪伴”张永超说,当了医生,即使歇着也得随时听班,都是为了病人,不亏。

春节前夕,针推康复科在病房内为患者和家属召开了“辞旧迎新”医患沟通座谈会。邀请了10余名患者及家属参加,病房苏莉主任、倪珊珊医生为大家讲解过年期间应注意的饮食及康复指导,并给患者传授了一些生活上的保健小常识。并赠送给他们“福字”和“福袋”,里面装满了科室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祝福,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信网全媒体记者 刘裕 通讯员 谭华

[编辑:可可]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