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尊古鉴今 悟道于心:记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炜先生

2019-09-16 15:01:30
来源:信网
作者:修相科
责任编辑:洛克

\

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炜近照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公布了入展名单,身居青岛的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炜榜上有名,这是王炜继第七届、第八届连续两届入展全国篆刻作品展后,所斩获的又一重要荣誉。王炜,字筠之,号萍斋,别署九篆楼、甫堂、聿园、蠡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社员。

近年来,王炜已经1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书法篆刻展览,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书法报刊杂志,成为青岛乃至山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篆刻家,亦在全国书法篆刻界的最高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王炜治印精修汉代玉印,兼顾浙派一路,在以粗犷豪放著称的北方地区尤为难得。

\

王炜篆刻作品印屏

行成于思 业精于勤

王炜的篆刻作品端庄秀丽、充满灵动,小小方寸间见大千世界。然而,王炜并不是科班出身,近知天命年龄才开始研习书法篆刻。学印之初,王炜是因为汉玉印而喜欢上的篆刻艺术,重点从秦汉印传统出发,并在明清流派印中汲取营养,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篆刻风格和创作方法。用王炜自己的话说就是:无论“篆刻形势”如何变化,专心汉玉印研究与创作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王炜的家里,有一方八、九年前创作的10厘米巨印——《祖籍胶州,生于青岛,长在军营,老而习篆》,概括了他的人生轨迹。王炜出身在军人家庭,高中毕业当兵,43岁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25年的军旅生涯,历练了他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和永不服输的劲头。这种精神在他学习篆刻的道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学习篆刻,他从临习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开始。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目标:不管自己有多忙,即便是不吃不睡也要每天临一遍说文。

\

王炜隶书书法扇面

篆刻久了,投展刻边款要求高,书法又成了他的瓶颈。开始他制作印屏,曾到青岛的文化街去找一名书法家帮助题签,然而再用时又抓瞎。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别人会不如自己会。于是,他开始写汉隶《张迁碑》,进而写王福庵的《隶书千字文》,为了学以致用,使学习迅速转换成应用,他给自己定了“日书一遍隶书千字文”的宏大目标,连续15天,几乎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写。15天后,他就速成“毕业”,全部掌握了王福庵隶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特点,可以自己创作隶书作品了。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王炜硬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一千个隶书从一开始临完一遍要十几个小时,半个月从没间断。这种执拗地与自己较劲的学习过程,让他的隶书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

王炜篆刻边款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初学篆刻,王炜业精于勤的艺术追求再一次显露无遗。为了创作一个满意的印稿,他可以画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最多时,一个印稿自己前前后后画了七、八个月,仔细琢磨每一个细微的细节,如痴如醉毫不厌烦。直到自己满意了,才开始动手在印石上篆刻。这样的创作习惯,让王炜每一枚印章都成为充满文化气息与金石精神的艺术精品。

\

王炜印稿:战友印社

学无止境 沙里淘金

王炜曾为自己刻过一方《王洛蠡门下》,见到这方印的朋友都向他打听王洛蠡老师。他总是和朋友说:“王洛蠡”乃“网络里”之谐音。他解释道,有很多篆刻知识都是从网络里获取的。从开始之初的中国篆刻网启蒙,到后来QQ上“认识”了众多的老师和朋友,现在微信又成了他网络里与大家交流学习一个便利的平台。然而网络里也是泥沙俱下,要在里面找到值得学习的有价值的篆刻作品,无异于沙里淘金。

\

王炜印稿:王洛蠡门下

于善学者,能者皆为师。王炜不仅勤于律己,更善于学习。在网络的广阔天地,王炜不仅学到了篆刻技法,更交到了天南海北的篆刻界朋友。为了讨教一个知识点,他不惜舟车劳顿登门拜访。2011年,王炜为了解决自己学习遇到的瓶颈,南下七天江南,每天拜访一两位篆刻老师,或到家里或到工作室,从老师的教诲中,从拜访老师的案头小物件、小作品的观察中得到了很多自己在家里琢磨不出来的东西,这让他的篆刻水平得以迅速提高。他说,到了印人的家里和工作室,最喜欢看的就是篆刻的案头,点点滴滴里都有很多很多的学问。很多人看到王炜在网上发布的篆刻作品,都以为他已经从事几十年篆刻艺术。每逢有人请教,王炜总是悉数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并谦虚地称自己也是个学生。

\

王炜印稿:与时偕行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厚重悠久传统。秦汉两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并形成了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影响。“印宗秦汉”也成为王炜对篆刻艺术的追求,尤其以玉印最为出色。

王炜创作的玉印风格篆刻作品,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线条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就产生的特殊的篆刻技法。经过反复琢磨和操作实践,王炜成功地在印石上模仿出玉印“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几乎可以乱真为传世玉印。

\

王炜铜印篆刻:成众

王炜有一位内蒙的朋友叫张烨,长期在北京定居,做一手好篆刻刀,在业界负有盛名。有一次,他从北京回内蒙,一位搞篆刻的好友说,在网上看到一方汉代玉印“张烨”,和你的名字一模一样,抽空临刻一方送你。张烨也没太当回事,后来,这位朋友给他送临的“张烨”一印时,张烨一看,便从抽屉里拿出王炜给刻的这方印说,“看,原作在我这里!”张烨电话里和王炜说起这个小故事,笑得前仰后合。

\

王炜篆刻:怀信、笃之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方中有圆、苍劲质朴、古拙浑厚的“浙派印风”也成为王炜经常运用的创作风格。浙派在篆刻史上绵延二百多年,影响深远。然而由于南北印风差异,北方地区专攻浙派印风的篆刻家比较少。王炜将浙派印风融入自己的篆刻作品中,无论白文还是朱文,不求就浙派去学浙派,而是从汉印入手去找浙派的根。王炜的印风删繁就简、体式简古,在章法上崇尚平正自然,表现灵动,从而体现了篆法、章法和刀法的和谐统一。

王炜的肖形印也自成一格,以写实见长,以刀为笔、朱白相间,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在印石之上,令人啧啧称奇。《中国文化名人系列》、《美国历任总统系列》一经面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印拓被外国友人收藏。

\

王炜人物肖形印

美自天成 精雕细琢

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

篆刻艺术形成的开始阶段是以实用为主,后来较多的是追求审美。宋元以前以时代论风格,明清以后以流派论成就,重在个人风格。然而,“诗、书、画、印”中国艺术四绝,要在篆刻形成个人风格何其难也。在这一点上,王炜似乎并不着急,即便是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和成就,仍是孜孜以求稳扎稳打,在一方小小的印石上凿琢出古朴、清新、自然的篆刻艺术特色。

\

王炜篆刻:品云阁

在王炜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既有篆刻刀、签字笔,还有一个烟盒,烟盒里满满的都是印稿和空白小纸片。闲暇细碎时间,都被他利用起来创作印稿。天干地支60余枚印章已经创作完成,50多方仿汉玉印的《心经》全文印稿也已经定稿,5130字的《金刚经》已经创作了近800枚印稿。王炜的篆刻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他想趁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多创作一些作品,也让自己在篆刻艺术之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王炜的书房

在王炜看来,篆刻不仅是篆法、章法和刀法的熟练掌握,更是个人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的直接体现。王炜既与其他印人一样刻苦勤奋,把篆刻当做人生的价值追求。他又时常跳出篆刻的天地,把生活审美融入到艺术审美之中,将屋漏痕和明式家具中的线条应用到玉印创作中。王炜的书房被一排排的高大的书架包围着,里面装满了书法、绘画、篆刻以及文史类的书籍,书桌干净整洁,充满文气。闲不住的王炜还亲自动手,把自己家中几十平方的小院打造成独具一格的“聿园八景”。在园中品茶会友,研习篆刻,谈笑间又有新的创作灵感汹涌迸发。(文/修相科)

\

王炜篆刻:大都会

附:王炜近年来入展获奖情况:

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

国家税务总局建国6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

山东省书法篆刻小品展;

西泠印社第七届展评;

“情系国税”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

国家税务总局建党90周年书画展二等奖;

山东省书法精品展三等奖;

衙前农民运动90周年全国书画展二等奖;

第二届中国海西全国书画展二等奖;

任伯年奖全国书画展优秀奖;

中国书协主办的“齐白石奖”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国粹杯书法大奖赛(中国书协);

首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西泠印社主办的“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诗书画印全国大型选拔赛展;

第七届全国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展评;

第八届全国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

王炜篆刻:如此至宝存岂多
[来源:信网 编辑:洛克]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