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砥砺前行 四个阶段不断形成新的投资格局

2019-10-19 15:14:34
来源:信网
作者:李美玉
责任编辑:古德

信网10月19日讯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此后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国公司投资中国也迅猛发展。

结合《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报告》,信网整理了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四个重要阶段,展示出不同时期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不断形成新投资格局的变化。

第一阶段: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起步阶段(1979—1991)

1978年10月,中国政府一个技术引进代表团访问美国。在与通用公司谈判重型汽车技术引进项目时,通用方面提出来,除了技术合作,通用公司还可以与中方建立 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中方人员对此含义并不了解,经美方人员解释才明白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代表团回来后把此事向上级报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并明确说,“不但轿车可以搞合资经营,重型汽车也可以搞”。于是,中方在与美国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公司谈判合作事宜时, 开始考虑合资经营问题。遗憾的是,通用公司董事会最后否决了这一意向。而大众公司却对直接投资经营很感兴趣,最后捷足先登,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979年7月,《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颁布实施,当年就建立了2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到1985年,批准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了3000余家,年均实际使用外资8.7亿美元。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一时期的外资来源主要是港澳地区,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泰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已经开始对华投资。由于广东和福建率先开放, 又有“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所以吸收的外商投资也最多,两省合计占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二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北京、上海、广州 等中心城市也有一些外商投资项目。

\

( 来源:信网)

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年均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六千家,实际使用 外资 30 多亿美元。绝大多数外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两省合计新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数占全国总量的 53% 以上,比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但实际使用外 资金额占全国总量的近 43%,比前期提高约 10 个百分点。

1991年,累计开业的2.1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累计从业职工人数达210万人,当年实现工业产值1241亿元人民币,以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70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289.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1.3%。尽管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7%,但其出口增加额占全国出口增加额的比重高达43%,有力拉动了中国出口规模的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改善了出口产品结构。1986年中国建立外汇调剂中心,目的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调剂外汇余缺,缓解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平衡问题,尤其是为一些资金技术密集、以进口替代为导向的外商投资企业解 决资本产品进口用汇。但仅过了一年,外商投资企业就实现了总体外汇收支平衡有余,净调出外汇逐年增长,对缓解外汇不足,改善外汇收支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跨国公司快速进入阶段(1992—2001)

1992 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 对外开放高潮,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芜湖等 6 个沿江港口城市、黑河等 13 个内陆边境城市和合肥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逐步开放,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跨国公司也随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单项规模大幅增长。1992—2001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单项规模有过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1992年实际外商直接外资平均单项规模仅为22.6万美元,此后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238.2万美元,随后两年有所回落,但2001年仍然为179.3万美元,是1992年的近8倍。这表明这个时期内,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已从初期的试探性、零散性、临时性转向实质性、战略性、大规模投资。

\

( 来源:信网)

从1992年开始,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取代对外借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吸收外资方式,并且份额逐渐上升,1992年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57.3%,2001年已经上升为94.4%,增加了37.1个百分点。1992—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的平均比重为74.8%。相应地,对外借款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的比重逐年下降,1992年比值为 41.2%,1993 年已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降为28.7%,2001年已经降为 0.

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受行业统计数据的限制,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还缺乏详细的统计资料。但基本统计数据表明,1992 年以后,制造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最主要领域。1997—2001年外商投资的71.3% 是投资于第二产业;27.1%投资于第三产业;投资第一产业的金额非常少,仅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6%。

\

( 来源:信网)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加快开放,外商投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开始大幅增长。90年代初期,来自港澳台的中小型项目占据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到了2001年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1992—2001年来自台港澳的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总额的比重从79.5%下降为42.8%;相应地,来自欧美日对华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从 13.3% 上升为 27.7%。

随着外商投资规模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涉外税收也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2001年中国涉外税收从122.3亿元增长为2883.0亿元,年均增幅高达42.7%,远高于同期全国工商税收平均的20.3%的增幅;涉外税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相应从 4.3% 上升为 19.0%,十年增加了 14.7 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重要目的地 (2002—2012)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进一步开放,规则进一步接轨,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经济。这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环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继续稳定增长。

从外商投资规模看,2002—2012年的11年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共计37.3万家,实际外商投资近9600亿美元,年均实际使用外资871亿美元,是上一阶段的2.4倍。2002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万个,2003—2006年保持在每年4万个以上, 2008—2011 年年均约2.7万个,2012年为2.5万个,同比下降10.1%。资金密集程度大幅提高,单个企业投资强度为上一阶段的2.8倍。单项投资规模从2002年的154.4万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 448.2万美元。

\

( 来源:信网)

中国已迈入全球引资大国的行列。2002年以后,中国吸引FDI流量在全球总量中占比趋于稳定,2002—2012年该份额年平均值为7.6%。2002年,中国吸引FDI流量 在全球排名第3位,从2003—2008年,中国在全球排名经历一定的波动,2009—2012年连续4年最终稳定在第2名,排名仅次于美国,长期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 FDI 最多的国家。

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8.4亿美元,同比下降2.6%,高于制造业488.7亿美元的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在2012年外商投资总额中,制造业占43.7%,房地产业占21.6%,批发和零售业占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7.3%。

2004—2012年,外资并购在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上增长很快。2004年,在华跨国并购交易482件,占外资总项目数的1.2%,并购金额为3.3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0.5%。2012年,跨国并购交易1213件,占外资项目总数的4.9%,交易金额45.6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4.1%。

2012年,东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万个,占全国项目总数的86.2%,同 比下降 8.9%;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25.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2.8%,同比下降4.2%。中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27个,占全国比重的9.3%, 同比下降14.7%;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8.3%,同比上升18.5%。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06个,占比4.4%,同比下降20%;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99.2 亿美元,占比8.9%,同比下降14.3%。从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新设立企业数来看,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北京位列前五,合计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6%;从各省(区、直辖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来看,排名前五的地区是江苏、广东、上海、浙江、辽宁,合计占比为 64.3%。

第四阶段:新常态下跨国公司投资高质量发展(2013 年以后)

2013—2018年,中国外商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从2002—2012年的7.8%降至2.8%,增速有所放缓。在国内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国际市场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虽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2018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533家,同比增长 69.8%;实际使用外资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实现平稳增长。2018年中国仍然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跨境投资中位居第二,占全球跨境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7.6% 提升至2018年的10.7%。

\

( 来源:信网)

截至2018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6.1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1万亿美元。现存注册运营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3%。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9681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42.6%,其中出口10360亿美元,进口932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1.7%和43.7%。缴纳税收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7.9%。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近1.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5.3%。

2013年以后,中国吸引FDI流量在全球总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夯实全球引资大国的地位。2013—2018年,中国吸引FDI流量在全球总量占比从2002—2012年平均值7.6% 升至8.6%。2013年,中国吸引FDI总量在全球排名第2位;2014年,中国排名首次升为全球首位,随后2015—2016年下降至第3位,2018年恢复第2名,排名仅次于美国。

服务业占比逐渐增加,目前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1—7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3715.7亿元人民币,在外资总量的份额为69.69%,同比增长9.3%。2019年1—7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1548亿元人民币,在外资总量的份额为29.04%,同比增长2.7%,服务业份额是制造业份额的 2.4 倍。

2018年,东盟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735家,同比增长34.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0.7 亿美元,同比增长16.5%。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499家,同比增长33.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4479 家,同比增长16.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出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促进外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东部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因长期对外开放形成了优良营商环境、成熟的产业生态环境、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高素质人才聚集等,有利于高端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聚集,形成了吸引外商投资的新优势。为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的区域平衡发展,中国政府还在不断加大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政策力度。2019年7月30日新实施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西部目录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密集型、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和配套设施条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在云南、内蒙古、湖南等具有特色农业资源、劳动力优势省份新增或修改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条目。在安徽、四川、陕西等电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省份新增一般集成电路、平板电脑、通讯终端等条目。在河南、湖南等交通物流网络密集省份新增物流仓储设施、汽车加气站等条目。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配套的鼓励类政策,继续适用2019年鼓励目录。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也会优化调整,形成新的投资格局。

信网记者 李美玉

[来源:信网 编辑:古德]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